面燕bull鸡蛋bull荡秋千
补骨脂注射液说明书 http://pf.39.net/bdfyy/zqbdf/140227/4344835.html 苍灵四月天,清明正当时。祭祀祖先是永恒的话题,虽然说人面桃花交相映,好一派春和景明艳阳天,现在的我却又免不了心情凝重,再难像儿时吃了忘忧草一样地只知道欢心与快乐。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盼望过清明节的心情一点儿也不亚于盼望过年,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小孩子盼望过年无非就是为了吃好饭,穿新衣,而盼望过清明节就不同了,比过年要更胜一筹,那就是除了穿新衣,还能玩面燕,吃鸡蛋,荡秋千!这三样过年是没有的,就这三样频频牵动着我的心,至今想起来仍然欢天喜地,激动不已!记得那时候我们都不叫过清明,叫过寒食,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寒食节的头一天,母亲就给我们做面燕,我觉得好玩,有时会在一边看着母亲做,也记了一星半点的套路。提起这面燕来真是乐不可支!因为时隔几十年我的记忆有点模糊,只能来一点随想随写。好像是把发好的面团揉好,切成大小差不多的面剂,弄一块面剂揉匀,双手掌团成椭圆形,一头粗作为燕子的前身,一头细作为燕子的尾部。先做燕子的前身,用拇指食指相对,在面的粗头偏上的地方攥起一个燕子的头,捏出燕子的嘴。倘是时间允许,讲究精巧逼真漂亮的话,还会用剪刀把燕子嘴剪成上下两半,让燕子张开嘴作欢快的叫唤状,或者在燕子嘴里夹上一个长形的小面卷卷当作虫子,会更加活灵活现。嘴的朝向,可向前可向后,可向左也可向右,嘴的不同朝向,显示出燕子头部的转向和视线。再围着燕子的脖子用剪刀剪一圈或两圈羽毛状,像是过去有钱人家的女子出嫁时披的云肩,漂亮不说,还有点雍容华贵的样子!再在前身的两侧各大剪一下,燕子的翅膀长出来了!用刀打上竖杠,这是一种姿态,像是在空中展翅飞翔。另一种姿态,把燕子的两个翅膀按扁扯长打上竖杠,交叉褡裢在燕的后背上,像是飞累了并翅站在枝头上歇息,东看看西望望。无论哪种姿态,都很优美耐看。 然后再做燕子的尾巴,把细的一头稍稍扯长按扁,用刀轻轻打上竖杠,再从中间切开成两条或者四条,让尾巴就那样扑撒着很好看,这是简单一点的。复杂点的是将按扁的燕尾面切成五个条条,两边的和中间的条条不动,就那么伸着,把第二条和第四条按照对称的方向平卷起来,这样的燕尾有伸有卷像如意一般更好看!最后在燕子的尾巴根部横刀压双杠,燕身和燕尾截然分清了界限,大燕子就算完成了。有的大燕子也有了小宝宝,它们飞到哪里都会带上自己的宝贝。记得母亲又从大面团上揪下拇指肚大小的一点点面,在手心里团来团去,也团出椭圆形,在粗头用拇指、食指和中指轻轻攥出小燕的头,捏出它的小嘴。在细头用拇指食指对捏一下成扁状,拿起剪刀从中间剪开成尾巴,再在小燕身两侧各剪一下成为翅膀,小燕做成了。用手指轻轻沾点水,抹在小燕的肚子上,将它粘在大燕的背上。有的背两只小燕,最多能背三只,再多就没地方了!蒸熟了的燕子居然都胖了起来,母亲用点饽饽的颜色给大燕和小燕点上眼睛,这一点不要紧,使燕子们都活了起来!小燕子像是脱了壳的毛茸茸小鸡,太可爱了!它们在燕妈妈的后背上伸展着翅膀,很温馨快乐! 看着燕妈妈头的转向,有的像是在跟小燕子呢喃私语,有的像是在侧耳聆听,彼此幸福极了!很佩服母亲的手艺,那么小的燕子很不好做,却越发做的栩栩如生,老人家是怎么练出来的!我姐姐和嫂子都学到了母亲的各种各样的家务活技巧,而我却没有,因为我实在不感兴趣,喜欢看,就是不愿意学。等我成家有了后代,也想给孩子们做的时候,却笨拙得很,全凭着当时的记忆来模仿着做的,所以很不精致,离母亲做的相差远了,真有点后悔莫及!书归正传。终于等到第二天过节了,早上我们会分到一只面燕和一个鸡蛋,先跑出去跟同伴们炫耀一番, 比比谁的好看,再开始下嘴解馋。手捧着这两样好吃的,都想吃,又都舍不得吃,特别是面燕,那么逼真、那么漂亮,实在下不去口!还是玩几天再说吧,我把它放在桌子上的茶杯上面,外出回家一进门就会跑过去拿在手里端详着玩一阵子。母亲说,也不能留得时间太长了,那样就咬不动了。只能过几天后一点一点地先把大燕吃掉,小燕子还是不舍得吃,一直玩到不太像样才吃掉。鸡蛋呢,舍不得吃舍不得吃,终究忍不住,还是先吃了吧,好吃的滋味无法用语言形容,都不舍得下咽,如果能再吃一个该多好啊!那可只能期待第二年的寒食节了! 好吃的分到了手,再无想头,开始打秋千了!其实这架秋千也是我父亲在寒食节的头一天就搭建好了。是在我家东厢房的北头,那是放柴草、养小毛驴的地方,这间房没有门,两边都敞开着,父亲就把秋千的两根粗绳子拴在厢房上面的粗木头上,秋千板是一块长方形的木板,很厚实,坐上去很舒服,荡起来成东西方向。秋千刚搭建起来,我就叫来我的小伙伴们过来一起玩,父亲说,只能一个人一个人的轮换着坐在上面游荡, 旁边的人可以帮助推动向前送着,不能送得太高,那样会出危险。说到出危险,我村还真的为打秋千出事了!那些年,每到清明节,村里就在潘家家庙前面空旷的地方搭建上一架大秋千,供全村人娱乐。打秋千的都是大人,小孩子是不让靠上的,只能大老远地观望。不记得是哪一年,大概是在我上一二年级的时候,寒食节这天还是结伴在围观人群的外面,老远看大人们打秋千。有的是单人打,大都是两个人一起打,一个坐着的,一个站着的。一般是女的坐着,男的站着,一拨一拨地轮换着打。有一拨只见他们荡游的很高很高,几乎与秋千架顶上的横杆平起来了!坐着的人害怕了,大声喊着不打了!不打了!快下来!快下来……秋千的惯力很大,老长时间才逐渐慢了下来,还没等停稳,她自己就急着往下出溜,结果被秋千板撞到了后脑勺上,当场就没有气了!围观的人一下子都过去了,也没救过来。我和同伴们在外边也看不清是谁出事了,就听大人们说是于姓叔叔家的大闺女,怎么是她?她是我们的同学啊!只是她家兄弟姊妹多,她又是老大,读书晚,比我们大四五岁是有了。我当时又吃惊又害怕,赶紧跑回家告诉母亲。母亲惋惜地说真可惜了。她家都指望着她干活呢!打那年起我村可能再没有搭建过秋千。所以在家里打秋千,父母会再三嘱咐,小心,小心,再小心。母亲做着家务,不时地会过来看看我们,再嘱咐一遍。我们一边昂昂昂地答应着,一边玩得热火朝天,秋千荡悠起来可真舒服自在,如同飞到了天上,跟仙女一样飘飘然,不舍得下来。嘻嘻哈哈!哈哈嘻嘻!直玩到吃饭时间才散伙,吃完了饭再开始打,总是玩不够。这么好的娱乐场,可惜只有三天的光景,三天后父亲就把秋千拆了,总不能让小毛驴白天老在外面拴着,再说了大人有大人的活要干,我们也有我们的事要做,该收收心了。虽然有些恋恋不舍,却也感到很满足,依旧期待着第二年的寒食节。时钟嘀嗒,节奏稳健,却总是不管不顾地向前跑着,岁月的流逝,将美好的童年甩得无影无踪,只令容颜体态渐渐地苍老。但是有些事情是永远甩不掉的,直到如今,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会想起小时候过节的情景,想起我的那些小伙伴们,想起玩面燕、吃鸡蛋、荡秋千的愉悦心情!于是会更加怀念我的父母亲,那时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他们总是力尽所能,千方百计地给予我们童年的快乐!父母的爱是任何人不可比拟的,父母的情是子女们永远不可忘怀的,感恩父母!愿父母的在天之灵安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zizhanga.com/yzzpz/9832.html
- 上一篇文章: 射雕斩首名恶徒洪七公如此豪言壮语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