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痤疮的好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78752.html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之“夏至”日,忽让我想到一味中药墨旱莲,提到墨旱莲肯定我们当地有些常在田地里摸爬滚打的农民也会说不知道,但是他们一看到图片,肯定会说,就它呀,这个也是药啊!田地里太多了。是的,墨旱莲是我们田地里非常多见的菊科的一种植物,我们都是当杂草除掉。其实它是一味很好的补益药,今天就介绍这味收载于《中国药典》的常用中药,原植物名为菊科鳢肠。

一、墨旱莲的别名墨旱莲全国各地均产。生于河边,田边或路旁。产地多故别名也多。又名金陵草,莲子草,旱莲草、旱莲子(《本草图经》),白旱莲(《履巉岩本草》),莲草(《滇南本草》),墨斗草(《医学正传》),墨烟草、墨菜(《本草纲目》),白花草、白花蟛蜞菊(《岭南采药录》),墨记菜(《现代实用中药》),野水凤仙(《药材资料汇编》),摘头乌、滴落乌(《浙江中药手册》),水风仙草(《江苏植药志》),黑墨草(《广西药植图志》),黑头草、古城墨(《广西中药志》)。二、为什么叫墨旱莲、鳢肠???《本草纲目》曰:“鳢,乌鱼也,其肠亦乌,此草柔茎,段之有墨汁出,故名,俗呼墨菜是也。细实颇如莲房状,故得莲名。”莲生于水,此生于岸,故曰旱莲。这就是墨旱莲名称的由来。三、关于墨旱莲《中国药典》是这么说的:墨旱莲

  本品为菊科植物鳢肠EcliptaprostrateL.的干燥地上部分。花开时采割,晒干。

本品全体被白色茸毛。茎呈圆柱形,有纵棱,直径2~5mm;表面绿褐色或墨绿色。叶对生,近无柄,叶片皱缩卷曲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披针形,全缘或具浅齿,墨绿色。头状花序直径2~6mm。瘦果椭圆形而扁,长2~3mm,棕色或浅褐色。气微,味微咸。

除去杂质,略洗,切段,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茎圆柱形,表面绿褐色或墨绿色,具纵棱,有白毛,切面中空或有白色髓。叶多皱缩或破碎,墨绿色,密生白毛,展平后,可见边缘全缘或具浅锯齿。头状花序。气微,味微咸。

甘、酸,寒。归肾、肝经。

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用于肝肾阴虚,牙齿松动,须发早白,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阴虚血热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伤出血。

6~12g。

置通风干燥处。

原来墨旱莲是滋补肝肾的良药啊!可以治疗肝肾阴虚,须发早白,耳鸣耳聋等肝肾阴虚之证,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另外还有很好的凉血止血之功,用于治疗各种阴虚血热之吐血、鼻血、尿血、崩漏下血等出血之证!我院中药房的墨旱莲饮片

四、经典名方“二至丸”

1.为什么命名二至丸?

说到墨旱莲,那就不得不说一下那个治疗肝肾阴虚的经典名方—二至丸,二至丸是墨旱莲和女贞子两味药组成,女贞子在补肝肾之阴方面和墨旱莲是相似的,又能退虚热,所以这两个药常相须为用。是补益肝肾阴虚的最佳药对。那女贞子和墨旱莲组合在一起为什么叫做二至丸呢?这是因为墨旱莲一般是在夏至的时候开始开花,就可以采收;女贞子在十二月成熟,主要在冬至前后采收,因为在夏至采收墨旱莲,冬至采收女贞子,所以叫二至丸。

小清河两岸田地里的墨旱莲

博兴小区内的女贞子原植物图片1

冬至日左右的女贞子图片

2.经典描述

清.汪昂《医方集解》卷一补养之剂记载曰:“二至丸〔补肾〕补腰膝,壮筋骨,强阴肾,乌髭发,价廉而功大。冬青子〔即女贞实,冬至日採,不拘多少,阴乾,蜜酒拌蒸,过一夜,粗袋擦去皮,晒乾为末,瓦瓶收贮,或先熬乾,旱莲膏旋配用。〕、旱莲草〔夏至採,不拘多少,捣汁熬膏,和前药为丸。〕临卧酒服。一方加桑椹乾为丸,或桑堪熬膏和入。此足少阴药也,女贞甘平,少阴之精,隆冬不凋,其色青黑,益肝补肾,旱莲甘寒,汁黑入肾补精,故能益下而荣上,强阴而黑发也。〔李时珍曰,女贞上品妙药,古方罕用,何哉。〕”详细记述了二至丸的方解临床应用和制法!

我们中药房的女贞子饮片

3.二至丸现在是市场上可购的中成药品种(如下图),收载于多版《中国药典》,属非处方药(OTC),多家药厂均有生产,药店有售,有需要的可咨询使用!

中成药二至丸

(注:本期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做科普,如有侵权及时告知。)

本期参编:舒甜审稿:朱同贞

蒲姑中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zizhanga.com/yzzpz/8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