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奶奶
我的家乡坐落在风景宜人,民风淳朴的羌族故里凤县的省道的途中-----草凉驿。我之前是在龙口镇出生的,现在改名叫了风州镇。由于父母的离异,我便在六岁随着父亲来到了草凉驿,第一次来到这个让我现在魂牵梦绕的故土,还是很不习惯的。因此,经常有同村的好友来照顾我,和我玩耍,街坊邻居也是对我关爱有加。 村子并不大,但很美。全村只有一条街道,街道是泥泞的小土路,不是还会有几坨牛粪“坐落其上”,夕阳的余晖透过清新的空气柔和地洒在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孩童们放学后,在街道上尽情地玩耍起来,辛勤了一天的淳朴村民们也陆陆续续地扛着农具走在街道上,他们脸上总会漏出疲惫而充实的微笑,三三两两的妇女们在街上拉起家常,可谓之真有陶潜先生笔下《桃花源记》的一隅静谧。 穿过古朴的街道,来到村西头,一座简陋而不失气质的学校会映入你的眼帘,刷着绿漆的铁大门旁挂着一个木板,上面郑重地写着一列字;“草凉驿小学。”据说学校以前是一座庙宇,在解放后改成了学校,学校俯瞰是一个正方形,中间有一条小路,共有三排校舍,前两排校舍相互对应,由于中间道将其分成两部,每一部分都有一个小院,其中一个小院放了一个乒乓球桌,那是我童年下课的宝地,不管排不排上队,我总会在那待着,与同学嬉戏打闹。第一排校舍是老师的宿舍,第二排右边是老师的办公室,其余则都是教室,中间的小路两旁种满了冬青树,几步走到小路的尽头,会有一个小门,小门之后就是一个不算很大的土操场,操场两旁各有一个很旧的篮球架,下课后,我们会来到这里,尽情地奔跑嬉戏,好一个痛快。 伴随上课铃声,我们又会满头大汗的冲进教室,开始上课。校舍是比较简陋的,但很温馨,每次到了下雨天,总是这漏漏,那漏漏,好在我们的老师很负责,总在不停地修缮,那时我们老师不仅是老师,还是修理工,感觉样样精通,我们很是敬佩和感激。学校开设一到六年级,每个班级多则二十人左右,少则七八人左右,那时候的上学很美好,早上七点,爷爷准时叫我起床,奶奶则在锅灶旁给我做早餐,那时候早餐家家都是玉米粥,再配上一些咸菜,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是美味,不过,奶奶总在我吃完饭后给我打一个荷包蛋,说:“要多吃鸡蛋,才会长身体”但顽皮的我总会说:“你说长身体,我怎么不见你们吃啊?骗人的,不想吃……” 奶奶个子不高,大约一米六左右,枯草般的头发下是一张充满皱纹的脸,深陷在眉骨之下的眼睛透漏出对劳作的渴望,每当批评我的时候,满是口水乱飞带着淳朴的方言的嘴巴展示出一种不服输的倔强,那干不完活的粗糙双手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我不知道这力气来源于哪里?到现在看来应该是对子孙的期盼吧!奶奶有一个我当时很不喜欢的习惯,就是每次从田间到回家的马路途中,总会捡一些车上掉落或者丢弃的东西回来,什么矿泉水瓶、啤酒瓶、纸箱子、破轮胎、煤块……,有一次奶奶捡了一袋子味精回来,应该是大货车不慎掉落的,这下可把奶奶高兴坏了,东给一包,西给一包,没多久奶奶的一袋子味精就没多少了。在我伤心难过的时候,奶奶总会安慰我,在我不听话的时候奶奶也会对我棍棒相加,但我总会利用奶奶的心软讨点好处,要是不成功就会地上打滚,然后带着奶奶给我的钱,乐滋滋地走向小卖部。 奶奶的钱总会用手帕包起来,然后小心翼翼地藏在炕席地下,里面都是一毛、两毛。偶尔会有一个五毛钱。在我的记忆中,奶奶除了买家里的油盐酱醋茶等生活必需品,就没有怎么花过钱,奶奶没有收入,除了种地,原来这些钱都是奶奶在路上捡那些东西一个一个积攒起来的,但奶奶还是会隔三差五地给我零花钱,让我买好吃的,虽然不多,但对于奶奶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奶奶的衣服总是那么几件,有一两件新衣服总是放在箱底不穿,总说:“走亲戚再穿”,可是,每年走亲戚也没有见奶奶穿过。后来,我渐渐长大些,奶奶看起来比以前的农活更加多了。每次我中午放学回家,家里总是没有人,他们早早都去田间劳作了,带上蒸好的玉米面馒头、爷爷背着他那唯一的老水壶,中午在田间吃几口,喝几口水,傍晚才能回家。午饭总会提前给我放在锅里,锅里的饭菜即使再不好吃,却总是冒着热气,为此,我还经常埋怨饭菜的口味与质量。 时光如梭,转眼即逝,我渐渐地上了初中、高中和大学。期间回家也很少了,每一次回家,也很少与奶奶多说几句话,总是在忙自己的事情。但无意间,我突然察觉到奶奶老了,没以前有力气了,满头白发了,步履更加蹒跚了,眼睛也模糊地看不见了,奶奶老了,奶奶真的老了! 昨天,我与父亲的通话中,父亲告诉我前些天给奶奶办理证明,由于审核问题,本人必须亲自到场的缘故,所以奶奶必须亲自去县城照相审核。父亲叫了一个三轮车,在快要到县城的时候,被交警同志拦了下来,因为三轮车是不允许载人的,并且还要罚款,在父亲再三的解释下,交警同志还是开了个便道,也没有进行处罚,但要求必须人下车走过检查点,才可以上车,大约要走一百米。这下父亲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可是这一百米对常人来说只不过是谈笑间,但对于基本没有行走能力的奶奶来说,却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于是,父亲背起了奶奶,但瘦骨嶙峋的奶奶却膈应地全身疼痛不止,背也不是,走也不是。愁上眉梢的父亲在无力地想着办法。此时,突然一辆路边经过的公务用车停了下来,带着奶奶走过了这无法逾越的一百米,之后,奶奶与父亲又坐上了三轮车成功地办理了证明。在我看来,这一百米不是简单的一百米,是党与人民共同前进的一百米,更是中华民族更加进步的一百米。 为此,我代表奶奶对交警同志、对公务车同志表示我最大的感激之情,你们是为“生民立命”的时代楷模,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奉献者与建设者。正是由于你们这些伟大的共产党员,我们的中华民族才会在硝烟炮火中站了起来,中国才会成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 致敬凤县全体公务人员! 作者简介; 木子;陕西宝鸡人,现工作于咸阳,喜欢中国传统文化。 有共同语言的朋友可以投稿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zizhanga.com/yzzpz/8100.html
- 上一篇文章: 吃喝玩乐朝阳最全最好玩的28个旅游景
- 下一篇文章: 字里行间尽显清晰协调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