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刚看完王鼎钧先生的《作文六要》,一本不足页的小书居然看了快一个月,期间边读、边消化、边实践,越来越对作者充满感激,谁也不曾系统教给我们的练习写作的方法,王鼎钧先生在书里结合着范例和自己对美的敏感,细细道来。这位文学大师难掩对这本书的珍爱,在96岁高龄时将它修订完善出版,只为这本小书里的方法能传给更多需要写作、热爱写作的人。

正如他在序言里所说,“文坛前辈开讲,谈流派,谈思想,不谈方法”,“但我坚信写作有方法,希望先进为后学整理方法、传授方法。我立下心愿,如果我有一天找到了方法,一定公之于世,大家分享”。在读这本书时,我处处感受到他想教大家好好作文的拳拳之心,当然还收获了许多好用的方法,所以迫切地想将这本书推荐给青少年,在人生的初始,建立起对文字、对生活的敏感会受益终身。

表达自我,是人寻求外部联系和消解内在孤独的需要,也是好文章的灵魂。总有一些东西从内心生发出来,郁结胸中,让我们觉得不吐不快,“它曾经使我们觉得夜太长、床板太硬,使我们觉得菜太淡、胃口太小,使我们觉得月色太凄凉、花的香味太讨厌”,文章只有在表达自己的这些东西时,才会真正打动读者。

文章不仅能表达自我,还能规范自我。“写作的人先有生活后有文章,作文跟做人有关系。下笔的时候想一想这件事我能不能做,做事的时候想一想这件事我能不能写。我们‘做值得写的事,写值得做的事’”,学习写作也是学习做人。

写作是对思想情感的刻录,当我们的记忆变得面目全非,写下的文章却能忠实地记录当时的你。有时回头看多年前自己的文章,会陌生、会惊讶、会感慨,多亏写下来,这段人生才没有轻易被丢弃。写作的过程也是思考的延伸,有些思想常常在写作时自己从笔端溢出,让作者惊喜。文章有时也是一种武器,古人说“文以载道”,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融入文章,这文章便拥有了影响他人、改变世界的力量。这些都是写作的魅力,在教育界大语文当道的今天,希望这一篇读书笔记,能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读到,愿意走进这六堂写作课,成为王鼎钧先生的学生。

第一课:观察

写作的人跟不写作的人不同的地方,是他对人对事总要多看一眼、细看一眼。作文时的“文思”是一种心灵活动,心灵活动常常需要外界的事物来引起,来扩大。

体察生活时,除了视觉,不要忘记还有其他四种感官,要动用所有的感官。比如,春夏秋冬可以听见,生老病死可以听见,儒释道耶也可以听见。

平时在生活中,如果看见什么、听见什么,心里觉得受到感动,应该在那感动了自己的物象前面停下来,仔细看,仔细想,一直到领略得透彻了,一直到印象深刻极了,再离开。拍下来、录下来不是自己的,看到、感受到才是自己的。

例子

我以冒昧的指尖,感到你肌肤的暖气。——李金发

在年轻的飞奔里,你是迎面而来的风。——杨牧

文章:《白米粽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zizhanga.com/yzzzz/9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