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荣膺公益中国 http://nb.ifeng.com/a/20180427/6536099_0.shtml

『卷首语』

班主任是一面旗帜,

是一个班级的领头羊,

用一个肯定的眼神代替冷漠,

用一份谅解代替伤害,

用一些帮助代替歧视,

用一些关爱代替抱怨,

用一些幽默代替古板,

用一次交流代替处罚,

用一声喝彩代替漠然,

用一颗真诚的心代替无动于衷,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奉献满腔热情,育桃栽李,

做一个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的人,

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希望。

初二(9)班班主任:余燕

她,如同阳光一样灿烂;如春风一般温暖,如雨露一样润物细无声;她是繁星,她是明月,她是灯塔,照亮了学生前进的方向,用大爱引领学生前行!

感恩赐我翅膀的余老师

熊朗届初三(7)班学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在读学生

说起来,初来初一七班时,我还是有一丝不安的。这种不安,说白了是对未知的恐惧。记得那时,内向而不善言谈的我总是扮演着旁观者的角色。而周围的一切,似乎都是冷冰冰的。差一点,我活成了默尔索那样。我是多么期待能有一股力量能帮我击碎这寒冰。

所幸这里是七班!七班的班主任是我从小就熟悉的余老师呀。也就正如我期待的那样,余老师就是为我碎冰的人。为了让同学们认识我,她经常cue我。我只是记得,那时我并没有觉得站起来回答问题很酷。而正是半推半就的回答问题和cue使大家认识了我。渐渐地,我终于“出人头地”,大家的眼球会渐渐往我这边转。由此,我找到了属于我的那一份归属。我变得比以前更加开朗,更有自信。

说实话我是那种神经大条、懒散糙汉,学习上总会有些遗漏和不足,这也是我最大的局限。而现在的我已然精致细心了不少,正是因为受到了余老师的影响。她是个细致认真体贴的老师。这么说吧,严谨之于学术,温柔之于言谈。她不会强硬的push你去成长为怎样的人。但是她会用自己方式以目染耳濡,让你蜕掉瑕疵和缺点。若说的老师是描摹学生未来的铅笔,那余老师肯定是装了橡皮擦的那种高级铅笔了。

七班的同学们都在慢慢地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正如余老师期待的那样,正如大家曾梦想的那样。我们也珍惜,感激着回忆的涓滴,并一起期待着未来的浩瀚。

熊朗届初三(7)班学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在读学生

燕子老师—我们心中永远的Superstar

刘晗届初三(9)班学生武汉理工在读学生

人间九月,日光倾城,今年的秋叶,把我带回了梦开始的地方。初见她时,就是在金秋九月。她站在讲台上笑看着坐在座位上的我们,年轻却又沉稳。我曾害怕所谓名师,而她打破了我心中那种传统的刻板印象,就像朋友那样与我们相处。这般初遇,让我对我的初中生活满怀期待。

曾经的我胆小,不敢主动与她交流。她第一次找我聊天,亲切地问我关于学习上的问题,安排我当学习班长,我既惊喜又感到汗颜,深知自己并没有这个能力,但她执着,微笑着说“我相信你”,于是后来我不论是对待学习还是工作都斗志满满,只因想成为她的荣耀。

对待教学,她会严格认真又不失温度。我记得数学课上的她总会在我们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用力拍拍白板然后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看黑板啊!”我爱玩,有一次跟同桌数着秒数等下课铃,被发现后作为班主任的她把我们叫到办公室,严肃批评我们,告诉我这不是班长该做的事,我害怕极了,而她却又鼓励我,让我相信自己做得更好。

其实,我们总在私底下喊她余妈,没错,她就像妈妈一样温暖又迷人。她会在我跑步摔倒时迅速跑到我身边扶起我轻声询问我的情况;她会在我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把我唤到办公室去教我做题,面对面给我讲心灵鸡汤。

与别的班同学交流谈到咱们七班时,我骄傲极了!我们七班是活力四射又会孜孜不倦的一个班级。七班总被老师们批评爱玩,令老师头疼,同学们都很傲娇,上课不太爱发言;但同学之间的寒暄又让人感到亲切,会在各种活动中展现属于自己的风采。我很感激余老师的教学方法,把我们培养成这样一群孩子,会玩会学。这一切,构成了——我梦想中的学习生活。

刘晗届初三(9)班学生武汉理工在读学生

永远的余女神呐

届初三(5)班学生刘心洋武汉大学在读本科生

这是一个我无论何时想起都会感到喜悦与温暖的人。还记得我曾在升学宴上说过这样一段话:老师这个词在我心里,已经蒙上了一层阳光的色彩,她不是威严的象征,而是回忆的阀门,她不是训斥的话语,而是温婉的鼓励,她不是无法跨越的界限,而是朋友般的亲密。说这段话的时候我的脑海中浮现了许多老师的身影,其中余老师的面孔尤为清晰。

智慧,开明,有亲和力是在我看来她作为老师的最大亮点,也正是她的这些特质让当初咱五班的孩子把她奉为女神。印象中与她的第一次对话是初一军训,休息时她叫住从身旁经过的我,一脸笑容地问我的名字。后来训练时我看到她站在一旁望着我们,手中拿着花名册,嘴中默念着什么。第二次见到我她已能像认识多年一般亲切地呼喊我。不到三天,她记住了全班近七十号人的姓名。看似是很小的一件事,但正因如此我们在那短短的几天内就对余老师发自内心地感到尊敬和佩服,能被人主动关心并记住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同时也是我很喜欢的科目。而我能对它一直保持兴趣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余老师。她讲课条理清晰,能抓关键,步骤繁琐的题目在她讲来也思路明了。毫不夸张地说,听她上课是一种享受,她不会硬性地往学生脑子里灌输概念公式,而是擅用总结归纳等方法引领我们弄清每个题目的考点,讲知识但更重方法。她的课堂总是很活跃,师生互动感强,我至今还时常会想起大伙儿抢在她前面说出她的口头禅“谁告诉你的”后,她站在讲台上一脸无奈斜瞪着我们却满脸笑意的样子。余老师的授课还有两点特色,一是她在讲题写步骤的时候会让我们跟着她一起思考而不是急着抄录,等一道题讲完后她会专门给时间抄笔记,二是她很少拖堂,即便是偶尔想延迟一会儿下课也会用商量的语气询问我们。敢问这样的老师谁不喜欢。

作为一个能被大家喜爱的科任老师兼班主任,课下与同学们的相处交流也尤为重要。余老师没有架子,她更多的时候像是我们的朋友或者说知心大姐姐。很多人听到“老师找你去办公室”都会瑟瑟发抖,但每次被她找我都特别开心,哪怕是因为考试没考好,跟她聊天也是轻松愉悦的,她从来不会劈头盖脸一顿甩,而是和我一起分析问题出在哪里,提醒我下次注意。我并不是那种特别让老师省心的孩子,我有些顽皮,也不够努力,但她总是很信任我,也经常激励我,因此在学习的低谷期我也从未气馁。她会用她的细心温暖到每一个学生,无论成绩优劣,她都耐心地引导教诲,把班级紧紧团结在一起。

有一件事情至今想起我都会嘴角上扬,初三有一回下午下课后,我和几个同学约着去吃肯德基,学校距离肯德基有一定的距离,而那天店里的人也很多,排队的时候估摸着在晚自习打铃之前多半是赶不回去了,于是我找了个公用电话亭,拨通余老师的电话(之前觉得好玩背过号码没想到这个时候发挥了用场)告诉她了这个情况,怯怯地问我们能不能晚一点回去,没想到她完全没说我们反而还温柔地提醒我们注意安全,路上不要着急,晚一些不要紧,她会跟当天带晚自习的物理老师讲的。回学校之后,物理老师笑着问我们怎么没给他带鸡腿,而跟我们一起行动的隔壁班男孩被他老师在门外训了好几分钟。这个事情我们至今提起还会无比感慨,余老师就是这样用她的开明大气“俘获”学生们的心的。

上了大学之后已经很久没有写这样的小作文了,文笔或许有些幼稚但绝对真情实感。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眼前都是曾经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学习生活的画面,有些许激动感伤但更多的是怀恋,同桌饿了跑到余老师办公室要吃的;操场练体前屈时她亲自帮我们压腿;体育中考的时候她站在终点等候我们为我们加油,给冲过终点线的我们大大的拥抱;拍毕业照时班上的女孩儿们把她环抱着高高抛起再稳稳接住……

亦师亦友,良师益友,虽已毕业多年,但有些人有些事因为曾经滚烫过,回想起来还是会动容。能遇上余老师这样好的人儿,这份感情因为口拙便只能双手举杯咽下去了。如果时光能倒流,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在那个盛夏,与你们,与你相遇。

届初三(5)班学生刘心洋武汉大学在读本科生

师恩难忘

届初三(10)班学生全晓敏北京中医药大学在读研究生

我还记得当初误打误撞进入启黄中学,也是人生从来未设想过的一个事情。我一直在北京长大,年的小学五年级的暑假去南方旅游,同时看到启黄中学的招生考试,父母便让我参加,当时也没想到,我竟然被录取了。于是,“被迫”六年级休学,告别了北京的生活、老师和朋友们,来到了湖北黄冈。

我和余燕老师的相遇,可以说改变了我的一生,而这种幸运,也是求之不得的。初一时初入班级,我感觉难以适应,无论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还是学业上的紧张感(由于六年级的跳级,确实跟不上),还记得初一的期中考试我考了班级倒数第几名,非常令人尴尬沮丧,但余老师没有放弃我,从来都是非常温柔,非常语重心长地和我谈心,倾听我在生活上、学业上、人际交往上遇到的困惑,给我一些建设性建议,帮我重拾信心。因此,在余老师的良好引导下,我在学业上取得了很大进步,生活上、人际上也比较圆满。

回头看初中三年的生活,余老师像一座灯塔,一直在给我指明方向,一直用爱的力量教导我。还记得每次老师上课,讲题的时候会语重心长地和我们说,“不着急记笔记,大家先听懂了,老师会留给你们时间记笔记的”,类似的细节非常之多,但都能体现老师的智慧,对我们的关怀和爱,我们都能感受得到。学业上,余老师启发我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我们建立数学思维;学习之余,还告诉我们如何热爱生活、如何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如何公平竞争等等。

从北京到黄冈,或许有生活上、学业上艰难的部分,但是遇到余老师是一生之幸运。感谢余老师在我懵懂、脆弱的时候一直温暖地支持、帮助了我,这种爱在十二年后的今天回头看,依然会给我很大前行的力量。余老师,谢谢您,我也会继续努力,不辜负您的栽培!

届初三(10)班学生全晓敏北京中医药大学在读研究生

说说我们的燕子老师

届初三(10)班学生陈邦庆麻省理工学院硕士生/哈佛大学研究助理

还记得年的4月30日,启黄毕业7年后的我,在出国临行前,再次回到母校。在楼梯口碰到了许久未见的余老师,心中既有学生时代遗留的青涩和胆怯,也有无尽的回忆和感恩。仿佛岁月可以回退到年初次踏进启黄、成为余老师学生的那个夏天。

印象最深刻的,是余老师和学生们的关系。课间的时候,可以看到余老师和学生像朋友一样的讨论问题、谈天说地,体育中考时,站在塑胶跑道旁为学生们加油打气。但在课程之上,她对于纪律和学习态度等原则性问题又是极其严格的,记得初二那年,有一段时间,我沉迷于课外书,每天回家作业草草做完就开始看小说《红楼梦》,成绩一度下滑到了班级的二十名外,余老师第一时间进行了分析,找到了问题根源,并建议我采用错题本等高效学习方法,很快我的学习又踏上了正轨。

教学方面,余老师是能将看似枯燥的数学讲的清晰有趣的。记得初三时候,有一道难度很大的附加题,余老师在全班讲解的时候,不仅仅讲授传统的解法,还提及了更加高级的微积分的思路,当时的我不由得惊叹“原来数学还可以这么玩儿”,更重要的是,在我内心种下了对于数学热爱的种子,在进入大学之后,尽管主修的是金融专业,我也一直主动学习着高阶的数学课程。

余老师乐观积极、热爱生活的态度,其实也一直潜移默化着我们,让我们认识到人生不止有工作,也有生活、艺术和希望。我们(10)班一直是活跃分子的聚集地,初一的元旦晚会,我们几个毛孩子选择改编梁祝做舞台剧,服化道全都自己动手,得到了余老师的大力支持。周五常规的大扫除,余老师也常常亲力亲为,带队劳动。

如今,当初那群学生们,现在大多已踏入社会。十分怀念初中的青葱岁月,怀念余老师和其他各学科老师们的谆谆教诲。那时的我们像树苗一样疯狂的吸收知识的养分,建立对世界的认知,如今无论我们这棵树长到多大,都会记得,当初的种子是老师播撒下的。

届初三(10)班学生陈邦庆麻省理工学院硕士生/哈佛大学研究助理

数学老师,班主任,朋友,大姐姐

届初三(3)班学生唐新东香港理工大学数学系研究助理教授

我还记得那是在年9月1号的上午,一个苗条而年轻的身影走进了教室,对着那些吵吵闹闹,彼此陌生而兴奋的年轻面孔喝道:“大家安静下来!”随后走上讲台,写下了她的名字——余燕。又开口道:“我叫余燕,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也是你们的班主任。”于是,这个让我们在接下来三年又爱又惧的名字紧紧地和3班的每一个学生联系到了一起。

关于余老师优秀的教学能力其实无需过多赘述——在一个班里同时出现两名中考状元便能说明一切。遗憾的是,我并不是其中之一,甚至于在初中时期我和我的朋友们都是学校里出了名的“问题学生”。然而,我们这帮在黑网吧和篮球场和班主任玩躲猫猫“坏小子”,竟在初中三年和余老师成为了好朋友。

大概是在年的春天,我们因为贪玩没有完成好校园卫生区的打扫工作。恰逢学校活动,校长检查校园卫生,余老师因此被狠狠地批评了一通。彼时才刚参加工作的余老师心里十分委屈,居然哭了起来。我和我的朋友们听说了此事,心中顿时忿忿不平。那时讲义气的我们像好斗的小公鸡一般要去校长办公室给余老师“讨个说法”!刚刚受了委屈的余老师十分担心我们这群学生,又连忙赶过来开导我们叫我们冷静,不要冲动,还耐心地向我们解释她遭到了批评是因为没有履行好监督我们的责任。这才让我们这群扬言要为余老师“两肋插刀”的学生乖乖回到教室上课。

初三那年余老师结婚。那天下午,下了课的我们便计划从学校赶去余老师的婚礼现场。四十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走在街上,好不壮观!还在婚礼现场的新娘子听说门口来了一大群不速之客,连忙急匆匆地冲了出来,开心地斥责我们道:“你们来这么多人是想让我请你们喝喜酒吗?快给我回学校去上晚自习,明天我给你们发喜糖!”我记得第二天的大白兔奶糖可真甜啊!

初中毕业后,我们依旧经常和余老师保持联系。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昔日的“问题少年”们一起请余老师吃了个饭。年的夏天我从美国回到黄冈,还专门回到启黄初中拜访了余老师。前些日子,美国的第二波新冠疫情爆发,余老师十分担心我在美国的状况,问我在美生活如何。当听说我即将回到香港工作,余老师十分开心,还不停地像一个大姐姐似的劝我:“赶紧回来!回来以后赶紧把婚给结了!”

那请问大姐姐余老师:“您是想要喝喜酒呢,还是想要吃喜糖呢?”

笔者唐新东,年6月毕业于黄冈市启黄初中。后于年6月、年6月分别毕业于黄冈中学、四川大学。于年7月在美国UniversityofCaliforniaSanDiego取得数学博士学位。现入职香港理工大学数学系任研究助理教授。

幸运遇见你--余老师

届初三(3)班学生汪聿琛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

那年市实小毕业之后,考上了启黄中学,我有幸成为余老师的当班主任的第一届学生,在启黄中学的学习生活成了我非常珍贵的回忆。走在绿荫下忙碌的余老师、课余被叽叽喳喳的我们围着的余老师、深夜备课跟同学们谈心交流的余老师时常像一幅幅画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余老师上课认真负责,对学生平易近人、无微不至,对当时懵懂的我帮助很大,也对日后我的成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余老师当时是第一次担任班主任一职,年轻漂亮、说话轻言细语,但是亲和力强。按照现在的话说,第一次见面就收获了大批的迷弟迷妹,下了课,同学们就喜欢围着余老师问东问西,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以余老师马首是瞻。很短的时间内,余老师就把我们团结起来,形成了一个争先进、比进步的班集体。但是与很多其他的新人老师不一样,在我的回忆中,余老师从一开始就显得十分成熟,无论是在数学教学,还是在作为班主任的方面。教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余老师上课十分有条理,每堂课的内容安排明确,条理清晰,板书也非常清爽。我那时性格有点内向、不够大胆,很多时候不敢课堂上提问。不知道余老师哪来的神奇之眼,总能在我有疑惑时点我的名字。面对我的提问,无论课上还是课后,余老师总是满带笑容,不急不躁地解答,直到我弄明白为止。现在回忆起来,余老师的循循善诱、和颜悦色开启了一个腼腆少年对科学的探索之门。余老师的课堂教学,对于我们逻辑思维的培养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

作为班主任,余老师对不同的同学都能做到因材施教。对困难户,她能够给予充分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zizhanga.com/yzzqc/8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