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溪水库作者冬青树
潘溪水库作者:冬青树我种了两片地小麦,一片水浇地,一片河滩地,两片地,同样麦籽,同样化肥,同一天同一台播种机播种,同一样锄草,同一样防治病虫害,唯一不一样的是水浇地里的麦子我冬灌了,结果大不一样。水浇地地里的麦子穗长、穗粗、有棱有角,子粒饱满,而河滩地里的小麦则相反,收成不如水浇地的三分之二。河滩地地里的麦子我不是不冬灌,而是没有水库。水库,对于庄稼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收完麦子,天气炎热难耐,朋友邀请我去潘溪水库乘凉,欣然前往。潘溪水库在潘溪河的上游,在秦岭山脉深处,我们离开国道,向南进入山区,车始终沿着河流蜿蜒,路途之远出乎我的预料,汽车先是走在水泥公路上,行进了大约10公里,进入砂石路面,再行驶了大约10公里,才走到了大坝上。中途,连续爬坡颠簸,发动机罢工了,我们让机器休息了一下,才顺利到达。大坝镶嵌在一个峡口处,这里,正好是两边山头交汇之处,人们巧妙地利用了山坡延伸的一部分做坝体,修建了这个水库。大坝从外面看,就根本看不出这里有一座水库,站在坝上,望里一看,水面浩淼,消失在山峰的拐弯处。坝面有五六米宽,坝体土质,迎水坡一面,密密麻麻铺满石块,缓慢申入水中,保护土质坝面不被存水冲坏。坝的左侧,是泄洪渠。长方体的泄洪渠又深又宽,坝有多深,渠就有多深,渠底可并行两辆大卡车,渠底渠身,全部用石块砌成,坚固耐用。泄洪渠右侧,有一个观测水位的亭子,亭子孤零零地矗立在湖水中,一座石桥把亭子与坝体相连,人们可以顺畅的从坝体走到亭子里,在湖水中测量水位,亭子和石桥在大坝的衬托下,显得小巧玲珑,给宏伟的大坝增添了一些艺术色彩。亭子的四周,镶嵌着十几个大字:“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自力更生”,“愚公移山”。这是毛主席语录,彰显着那个年代的特征。在下山的路上,我们看到了发电站和引水渠,这才是修水库的目的。发电站一本万利,清洁能源,造福千秋万代,自不用说,最重要的、改天换地地是这引水渠,它颠覆了方圆人们的生活,我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词语赞美表达。引水渠东西各有一条,向东,一直通到了张上塬张下塬,向西,一直通到了上站村下站村,每一条渠都流经三四个村庄,可浇灌几千亩土地,解决了几千年来困扰人们的饮水问题、灌溉问题,旱地变成水浇地,由原来的一年一种一熟,靠天吃饭,变成了现在的一年两种两熟,旱涝保收。这是多么大的壮举,惠及多少代人,哪个皇帝哪个朝代哪些人能够办到?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群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们一行四人,都是50后(生于年以后),经历了那个年代,坐在车里,你一言,我一语议论起那个艰苦奋斗、激情四射又纯真的年代,不说别的,这么远的山路,水泥要靠人背肩扛,一袋水泥斤,两袋斤,一次背两袋,从山外背到水库,谁叫过苦?过去人们讲奉献,拼死拼活干一天10分工,1分工几分钱,谁计较?那时干部,身先士卒,与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说明一点,我家水浇地地里的冬灌水不是潘溪镇水库里的水,是天王镇钓鱼台水库里的水。钓鱼台水库,也是在毛泽东那个年代修建的,在毛泽东时代,那里有水源,那里就修有水库。 作者简介:王君课,网名:冬青树,高级教师,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区天王镇八庙小学教师,有多篇文章在报刊、网络发表。 社长主编:风云 编辑:花倾城孟晓宇江南月 顾问:天涯客 后期校对:Annbelle墨语 法律顾问:关中毅 平台主播:伟先森笑春风阳光 编委成员: 火凤凰随遇而安蓝天白云 冷暖风海鹰孤雅独芳 星落雨夏古风悠悠寒冰 柳暗花明雪儿解语花红 若水诗和远方潇湘访雨 投稿加主编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zizhanga.com/yzzqc/7978.html
- 上一篇文章: 点点因为一套房子流泪冬青婚后要掌握财政大
- 下一篇文章: 一角墨bull冬青笔意李可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