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习中心真的很难想象吗来大理看看
写在前面4个月里,我去了7次大理,有时是去搞活动,有时是去见朋友,就时把自己关在院子里在阳光下写书,有时什么也不做,就远远的对着苍山,或洱海发呆。一个五线城市,究竟是什么东西让我如此着迷?大理凭什么成为中国屈指可数的教育创新高地之一?它究竟有什么魔力,吸引和孕育了那么多教育创新的先锋行动者?为什么第一届在家上学年会10年前在大理召开?我特意把家长领袖共学营的线下结营仪式安排在大理,带着一种接近朝圣的谦卑和好奇,UNSCHOOL的全部8人团队,与11位家长领袖,位青少年及6位小朋友翘课的翘课,翘班的翘班,在大理呆了4天4夜,每天都舍不得睡觉。大理这么多值得尊敬、值得拜访的学校和机构,哪里看得过来?为了能在一天之内把他们“一网打尽”,也尽量完整的呈现大理丰盛的教育生态,我决定把原计划的访校活动迭代成一个一整天的快闪嘉年华,也把筹办这场活动作为一个项目式学习的任务,期待营员们和我们一起完成。但毕竟我是个外乡客,来大理拜山头还得要有本地的“线人”。感谢田野学校创始人田晨,云朵学校创始人燕子,野孩子户外成长营创始人陶敏,和山野精灵创始人罗宇飞四位大姐大的鼎力支持,我们着急忙慌的提前3天发出了邀请函;大家都太给面子,群里很快就聚集了多人。我开了个玩笑,感觉我们坐着铁笼子观光车来到了一个野生动物园,我们圆睁着好奇的眼睛东张西望。而与此同时,在地的伙伴们,一边嗑着瓜子,一边也带着猜想斜眼瞟着我们,琢磨着:这些外来的陌生人在干嘛?他们来大理到底想干嘛?他们能不能懂我们在干嘛?嘉年华第一趴:在苍山有道讲堂,初窥大理的教育生态留下来拍照的一半观众有脱口秀潜力的主持人小田大理小院子本来就是网红级的高尚小区,背靠苍山面朝洱海,紧邻清碧溪,坐拥大理稀缺自然景观,更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文化人和艺术家来这里定居。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有温度的社区,为社区家人们构建了苍山有道文创中心,阶梯讲堂里来过很多知名的学者和大师。因为场地限制,我们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我连朋友圈都没敢发,到场的都是定向邀请的贵客,都在大理做过或正在做着有趣又有意义的事。60多位来宾在我们的要求下,纷纷在flow上连接了彼此,到场的机构代表有:田野学校云朵自然学校野孩子户外成长营山野精灵竹和田大理美森特幼儿园苍山学堂光源学院地球小孩儿社区学习中心般若花开学堂仁爱共学之家喜林苑一溪学堂云山保护蔬菜自然教育社区陈皮成人幼儿园启光社区臻养实修社区大理大学的师生代表......光看这些有趣的名字,就已经感受到大理教育生态的自然,灵动,活力和多元......心中升起无限的想象。(略有遗憾的是,我仰慕已久的猫猫果儿和毓英华德福的创始人,因为我差不多能够猜到的原因,没有到场)(部分嘉宾介绍)我用五彩斑斓的flow卡一一介绍来宾在美好的地方做美好的教育尝试和其他的论坛不同,我们借鉴群岛大会UNCONFERENCE的玩法,生怕厚此薄彼的天秤男并没有特别邀请主讲嘉宾,现场涌现出3位在地教育创变者,即兴分享他们的故事和感悟。这对他们毫无挑战,这是他们每天都在做的事,随便放几张照片都是惊艳全场。大部分的学校没有华丽的校舍和高级的电子设备,很多时候就是从一个院子、一栋小屋、一片农场开始教育创变的行动,他们都不约而同的相信土地和自然的力量,让孩子们像有机的庄稼一样自由,快乐的生长!分享嘉宾:竹和田创始人箫望野点击观看箫望野的分享(图片来自竹和田)“在大理做了11年的创新教育,见证了从一开始需要说服家长理解新教育是什么,但如今已经不需要说服。这就是10年里的进步!其实是每个家长在决定创新教育要不要持续,要不要存在。”(图片来自竹和田)分享嘉宾:苍山学堂代闯“父母其实是教育中最重要的角色!不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如果说孩子是一颗种子,那父母是这颗种子的土壤,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园丁,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土壤。"(图片来自苍山学堂)“我们太小看孩子了,他们有无限无穷的潜力!很多时候是父母离不开孩子。父母和孩子的链接是最深入且不被动摇的。”分享嘉宾:野孩子户外成长营创始人陶敏“我是一位13岁孩子的母亲;孩子在大理生活了6年,只上了年学,其他时间都在“玩”。孩子在1岁时自己主动说要回到城里去,去了解另一番更广阔的天地。”“孩子回到重庆后,在班里考试前10名,她自己惊讶作为一个半吊子学生都考到前10名,其他学生他们之前在干嘛?”“我孩子让我更加坚定:一个孩子在大自然中攒够了能量,当他们想学的时候,那个力量是无限的!人天生就有向上的动力。”分享嘉宾:密涅瓦大学亚太区负责人Vivian除了希望听到大理在地教育者的故事与声音,我们也希望为大理带来国外的教育创新视角。EdForGrowth的创始人,哥大教育学院学生学者会主席Lancer远道从北京赶来,美国著名创新高校——Minerva密涅瓦大学的亚太区负责人Vivian,也专程带来了关于创新大学教育的分享。在这所01年成立于美国旧金山的创新型大学,学生们大学四年将前往全球七座城市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无论是花五年时间精心研发的Forum(在线教学平台),还是给学生提供在多元文化下学以致用机会的CivicProject(城市合作项目),都在最大程度地让学生们挑战自我,开发潜能,并逐渐成长为能面对未来全球化时代挑战的领导者、创新者、广泛思考者、及全球公民。所有的课程都会以小班研讨会的形式进行4位嘉宾的分享让现场的来宾看到了养育孩子和生涯规划更多的可能性。一位共学营家长说:“虽然我的孩子没能在大理这样的教育生态生长,但我可以在我们所在的城市为他创造这样的机会!我可以先从我们家庭的改变开始!”另一位已经辍学的青少年听完激动的对带他来的邢老师说:“Minerva就是他想要上的大学!”是什么点燃了这些家长领袖作为本次论坛的发起者,我一如既往的用痛心疾首的语调分享了我对中国教育现状的观察,内卷的严重后果,以及UNSCHOOL提出的解决方案。点击下方播放键,观看我的老生常谈:钱志龙|UNSCHOOL怎么做我也邀请UNSCHOOL家长领袖营的两位营员代表从她们的视角描述了他们和UNSCHOOL相知相伴天的亲身体验和收获。UNSCHOOL西安城市合伙人:邢莉“老师,我活着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做题吗?”点击观看邢莉的分享片段:一张便签-邢莉UNSCHOOL天津城市合伙人雪松“勇敢不是无所畏惧,而是我们可以带着恐惧依旧勇敢前行!”欢迎点击观看雪松的分享片段:84天能改变什么-王雪松两位城市合伙人都比我更会演讲,动情的分享让很多与会听众偷偷抹了眼泪,还点燃了现场的一位中学生。这是一位16岁的混血少年,因为老师的羞辱和想不明白每天各种做题是为了什么,陷入了“堕落和迷茫”的泥沼。幸运的是她有一对非常理解她相信她的父母,在面对初三紧张学业压力下,决定让她“在家上学”。在半年的调整中,她不但没有落下学业,顺利考上高中,同时还找到个人的兴趣和努力方向。大理16岁女孩的即兴分享来自荷兰的Jos在女儿分享后上台与钱博士互动嘉年华第二趴:在云朵的马场里,深聊教育的更多可能苍山配洱海、田野配梨花、绵羊配云朵……恐怕再没有几个地方比这里更适合聊“教育生态”这样抽象的话题,在看得见、摸得着、也闻得到“生态”的地方。一群热爱生命,并希望重构生态的人,下午转场到云朵学校的马场里,继续上午意犹未尽的话题。虽然准备匆忙,但燕子老师仍然坚持要用树枝切片及鲜花为每一位到访的伙伴准备一个名牌。云朵学校负责自然美育课程的车前子老师,让大家围成一个大圈,用两个简单的游戏让所有人打开身体。没有会场的束缚、也没有具体的活动流程,释放了天性的大人们也和孩子一样,在草地上爬来爬去,尽情地呼吸着大理初春的味道。而孩子们,也终于可以放下大人世界里的规则,自由地奔跑,随时加入大人们的对话,或者突然跑开,去听绵羊们的午后私语。努力做动作的师徒俩元一和孩子一起玩耍真兰和她的两个宝贝雪松和她借来的孩子不忍心辜负大理的春光,钱博士和东道主燕子老师的发言都十分简洁。家长和教育创新者们现场涌现出各自关心的议题后,便各自分堆,在云朵学校随处成景的角落里席地而坐,展开了苏格拉底式的教育对话:云朵学校创始人燕子梨花树下不知所云的钱博士每个参与者既是探究者又是探究对象席地而坐的马场对话与在水晶吊灯的酒店会议室里的教育论坛最大的不同是:没有固定的发言嘉宾和观众,也没有固定的话题,每个人都是随着现场的灵感和互动自然流淌的。每个人既是探究者又是探究对象,在不知不觉中,相互影响和启发。“我更加坚定只有回归教育本质,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让孩子成为家长想让他成为的样子。”——UNSCHOOL厦门城市合伙人汤盛宏“开放日那天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就是云朵的老师带我们参观的时候,告诉我们那个鸡舍,一开始想做成兔子窝,但后来兔子不爱住,所以就变成了鸡舍。我就觉得很有创造力,学校放得开给孩子们去玩,成就孩子的想象力。”——UNSCHOOL杭州城市合伙人蘑菇头叔叔“那些以不同形式、不同理念践行自己对教育理想追求的探索者们,用他们忠于内心、无惧得失的别样人生启发我认识到,人还可以这样活着:既胸怀梦想又脚踏实地,既放眼国际又扎根乡野,既享受当下又勇于革新。”——UNSCHOOL家长领袖小楠“无论教育创变是否被大众支持,它都会不可阻挡地发生,在家庭,在乡村,在山谷,在城市的社区里…UNSCHOOL是一个机构,更是一种理念,学习可以随时随地的发生。体制内学校,国际学校,创新学校都只是支持学习成长发生的一种形式,而多样化才是必然!…”——田野学校创始人小田EdForGrowth创始人LancerDoingorBeing在与小田和燕子共创论坛的主题时,谈到了教育生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结合当下教育创新难以复制或持久的现状,难免要思考“到底怎样的教育创新才能更加可持续”?很难得出让所有人满意的答案。直到最后大家抛开教育,聊回生活和人生,才恍然大悟:真正打动人的教育创变也许并非是某种精美的蓝图、设计、理论、项目,而是背后的人,那些真正懂得观察生活、品味生活、创造生活的人。在他们心中,教育并非是某种“创变”、甚至连“事业”都不算,教育只是自己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自己选择的人生。“学习在窗外,世界即教材,他人即老师。”顾远老师的著名观点再次被提及,教育的本质就是生活本身。大理在地的教育创变者们通过实实在在的doing,践行并探知着being....云朵的孩子们在湖里划皮划艇在田野里“上课”的孩子们相信土壤的力量给学校添置绵羊伙伴的燕子老师邢莉分享她的感动伯谋和海烘儿子的临时父子档跪在草地上为阿纳果村民推广蜂蜜的小田嘉年华第三、第四趴:回到观园客栈,在酒肉中聊生活为了让马场上流连不走的人群尽快散去,我们草草的约定,晚餐上我们尽量不聊教育,在各种米酒果酒洋酒和各种涮肉烤肉中品味人生。派对一直持续到不知道几点,我肯定已经倒下了,听说从没喝酒的人都喝了,也没人记得拍照,或者是故意没拍。WhateverhappenedinDalistayedinDali。写在最后我好像终于知道,我为什么那么喜欢大理了。这四天,哦,不,这小半年在大理的逗留,让我看到了UNSCHOOL的愿景已经基本实现的样子。那么多比我更有远见,更有勇气,更有行动力的勇士们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在这里播种耕耘,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有机生态。十年之后,才有了这一片丰盛而多元的“热带雨林”。那么多千姿百态的机构在这里和谐共生,每个机构都有一些共同的属性,但和而不同;各自有执拗的理念和主张,但并不试图说服别人;略带一点清高和自我欣赏,但他们配得起。那大家忍不住会问,为什么是大理?是因为这里有苍山洱海吗?是因为这里是少数民族吗?是因为这里生活成本低吗?是因为这里山高皇帝远吗?是因为这里没有学区房吗?是因为这里没有学某思吗?。。。或许都有那么一点关系。但我觉得最最关键的是,这里有一群已经把自己活明白的家长,他们特别明确的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他们特别知道自己不希望孩子遭遇什么,无论别人怎么说。他们可能好几年不买一件不知道为了取悦谁的新衣服,但他们每天吃着自己种的丑丑的甜甜的蔬果。他们可能住的房子冬天必须生火取暖,但他们每天晚上围着火塘唱着自己生命的歌。而且,我发现这样的人群会有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发着不耀眼但温暖的光,会吸引到跟他们同频的人。然后他们一起搭伙过日子,一起带娃,一起做他们爱做的事,一起过上了现在就有,而不是未来才有的幸福生活。他们完全不焦虑吗?不可能,孩子一时不认字他们也会着急,但他们很快会意识到文盲早就被消灭了。他们有退缩过吗?当然有。很多高龄段的孩子也会被转回城市里的公立学校,因为大理目前还没有创新的高中。但是他们找到了和焦虑共生的方法,并对未来充满期待。所以我能做的,就是告诉他们,就算大理没有,北京已经有了探月学院;就算中国还没有,但美国已经有了密涅瓦。就算现在没有,很快就会有适合不同需求的未来学习中心遍地开花。因为,UNSCHOOL已经开始行动,UNSCHOOL正在寻找,而不是说服,跟我们同频的人。如果之前的文章说得还不够清楚(我怕把梦想说得太大会吓跑一些人,但这两天发现很多家长早就摩拳擦掌了),UNSCHOOL的终极愿景——让真实自由的学习随时随地发生,实现的方式,就是找到这样一群人,一群无论如何不愿意参与内卷,而且还有想法、有资源、有行动力的家长,用舍我其谁的态度,为自己和别人的孩子,建起一个个朱永新老师描述的未来学习中心。 它可以是一片农场,可以是一座图书馆,可以是一个民宿,也可以是一家餐厅,但不一定非得叫学校。。。 它可以在乡村,可以在山谷,可以在城市,可以在西安,也可以在兰考,但不一定非得在大理。。。 它可以是小小的,美美的,可以是木头的,可以是砖头的,也可以是虚拟的,但不一定非得有围墙。。。 它可以是中文的,可以是双语的,也可以是不用学外语的,但不一定非得是为了升学或参加高考的。。。 最后,我挺想问问——你,是如何理解DOINGBEING的? 回想你走过的生命历程,反观你现在的生命状态,你是否身心完整? 你是否在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情,再累再难都不知疲惫? 这件事,有些人觉得是奢侈品,但我觉得是必需品。人生短短几十年,每一分钟都如此珍贵。如果你跟我一样人到中年,但还没有做过一件让自己热血沸腾的事情,你不妨考虑一下加入UNSCHOOL,做一件“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事,哪怕挣的钱不多,但你每天都过得自在、充盈,也没那么嫌弃自己。UNSCHOOL反内卷成长共同体创始届00名英雄家长招募,最后一天,等你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zizhanga.com/yzzpz/7716.html
- 上一篇文章: 养肾黄金期到了从现在开始喝它,手脚不凉
- 下一篇文章: 禅宗的开悟与传承八宗杲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