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姐姐说家谱第十一讲
修心正身 ——家规家训在家谱中的记载 家谱当中有一项比较重要也是比较有趣的内容,就是家规家训。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家规家训在家谱中是如何记载的。古代有明训,治国必先齐家,治国有国法,齐家就有家训。所谓家训,是指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族人,对其立身处世、持家治业进行的教诲。家训的其他名称还有家规、家法、家诫、家约、家风、家诲、遗命、家教等。家训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有其所处时代的烙印,有其糟粕的一面,但其主要内容是旨在教育族人爱国敬业、积极向上、孝顺和睦、诚信友善。并引导族人将这些条规作为言传身教的行事准则,培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有益于家族、有用于社会、有志于祖国的栋梁之才。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独具特色的家训已存在于传统社会的各个家族中,长达二三千年之久。其中最为经典的有周公旦的《诫伯禽书》,孔子门人纂修的《孔子家语》,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司马光家训》,朱柏庐的《朱子家训》,以及曾国藩的《曾文正公家训》等。除了以上这些较为经典的家训外,各家各族的家训则见载于家谱中,仅在家族内部人员中进行阅读与流传,因为家谱纂修的目的,除了记载族人的生卒情况外,莫过于希望家族长治久安,敦宗睦族,孝悌有序,这方面的资料,最主要的就体现在家训中。在存世的家谱中,撰写于北宋元丰三年的《暨阳开化刘氏同居戒言》,是北宋私修家谱后存世较早的具有家训性质的规约。暨阳开化刘氏是人丁兴旺、数世同堂的大家族,当时这个家庭有13房,共约余人,家族同居已有八世之久,历经两百多年。大家庭和睦相处,钟鸣而鼎食,听命以从事,该戒言不但为子孙阐明了做人的道理,还为家族的某些事物做了具体的规范,它是自宋以来集家训、家规为一体的典范之作。清初,随着顺治、康熙、雍正等几位皇帝不断修改充实的《圣谕十六条》问世,家训开始大量被记录于家谱中,此后,家训进入了大繁荣时期,家训在家谱中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其内容主要有:注重家法国法、和睦宗族乡里、孝顺父母、敬重长辈、合乎礼教、修身齐家等。比如安徽《潜山余氏宗谱·家规》中记载的:孝父母、和兄弟、敬长上、教子孙、睦宗族、力农亩、劝输纳、省冗费、毋争讼等。虽然说大多是根据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的思想内容而编制的,但是与人为善、崇尚节俭等思想至今仍然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另外修身方面还有戒淫、戒酒、戒赌、戒盗等,比如江苏丹阳的《匡氏重修家乘》中,其宗训有:禁赌博、禁淹女、恤奴仆等条例。单看禁赌博一条,就阐释说:“赌博之患最深,且子孙易蹈其覆辙,盖始不过偶然作戏,及赌而胜也,贪得之心起,日夜寻赌,终归于败,不幸而负也。吾故曰:赌博之患最深,吾族赌风虽不甚炽,然人因小而至大,戒之戒之。”《长沙易氏支谱》中的“家庭教育要则”则体现了该家族废除封建陋习、封建迷信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教育,仍然有借鉴作用。比如在教育儿女法中讲到:“教育儿女最忌高深,非恒人之力所能达到,譬如教孝,凡卧冰得鱼、哭竹生笋、亲病尝粪汁等事皆远于实际,难于实行,以此教儿女必无效果。”该族还提倡胎教,“人类之胎孕,犹物类萌芽。物在萌芽之时,必劝于灌溉,加以培养始繁盛而收圆满之结果。人在胚胎之中必受良善之感觉,乃有优美之品性,此古人所以重胎教也。”他们还提出要改造农业,认为不能再固守靠天吃饭的传统观念,提出保守的态度应一概捐弃,改造成一个科学的进化的新思想,要广设农业学校,广设农事实验场,同时又要重视工业。此外,编纂者还鼓励族人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注意饮食卫生等科学常识。“人生以康强为第一要义,苟无强健之身体,则精神萎靡、志气沮丧,尚何人生幸福之可言?”“运动所以助肠胃之消化,促血液循环,亦强健身体之要素。”该家族的先进性还体现在改革传统婚丧礼仪中的迷信和奢侈陋习,指出男女自由恋爱的进步观点,认为择偶不在于学业、门第。“父母不得独操主权”,聘礼上则认为,“寻常之家亦恒有借贷以装体面者,不若删繁就简,裁浮费、求实用。”反对择佳期入葬,认为“生死乃常有之事,不得谓吉日。”在之前的讲座中,我曾讲解一些名人的家谱,大家也一定很好奇,想了解名人家谱中的家规家训,和普通人家的有什么两样。其实,从家规家训的角度来看,其内容主旨还是基本保持一致的,主要还是以那些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为主。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名人家谱当中的家规家训,比如李鸿章的《合肥李氏宗谱》。李鸿章是晚清的军政重臣,淮军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合肥李氏家族是当地的著族,家族当中的家规也是严谨明晰,提倡族人应该以劝孝、劝悌、修德、恤贫、俭约等规范族人的思想言行。接下来我们来看浙江《镇海东管乡沈郎桥叶氏宗谱》,他是我国清末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叶澄忠先生的家谱。叶澄衷先生曾被盛宣怀指派担任中国通商银行的总董,又相继开办上海燮昌火柴厂、纶华缫丝厂,他还热心社会公益与慈善事业,兴建中国第一所私立新式学校澄衷学堂。受澄衷教育思想影响,家族对族人的宗规也是有较为严格的规定和惩戒措施的。比如有不孝之人私在祠内聚赌或别有不合法之事者,宜告诸宗房长或董监即行驱逐惩罚,倘管祠人为此立即撤换。下一部是瞿鸿禨的家谱:《西冲瞿氏重修支谱》。瞿鸿禨是清末工部尚书,军机处及外务部的大臣。该家族对于赌博、嗜烟等恶习特别的憎恨,他们在家训中特别增设了戒赌博、戒嗜烟等训条。“戒嗜烟(这里特指鸦片烟)”中,就明确记载其危害并警戒溺食者:“疾不行状,貌颓唐,精神耗散,于废人无以异焉。”下一部是聂缉槼的家谱《荆林聂氏续修衡山族谱》。聂缉槼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女婿,他曾担任浙江巡抚和上海道台,是上海制造局总办,又是华盛纺织总局的创办人。荆林聂氏家族较为重视族人优良品性的培养,旨在弘扬“惇孝友、严训诲、务勤俭、忍性气、凛分谊、奖节义、存忠厚”的道德观。 下面我们再来看胡适先生的家谱《上川明经胡氏宗谱》。胡适谱名洪骍,是现代著名的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和哲学家。明经胡氏家族积极引导族人从善、行善,家谱中特设了“善行”一栏,它记录了族人行善的义举。家族家规倡导族人应当“积阴德、惇孝友、端蒙养、尊师道、睦亲党、励名节、崇朴俭、黜异术。”近些年,随着新修家谱的兴起,家规家训也是家谱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与过去传统旧家谱相比,新修家谱中的家训紧跟时代的步伐,体现社会的诸多新气象。比如忠于祖国、热爱人民、团结互助、家和事兴、尊长爱幼、平等待人、严禁赌博、不得挑唆、不偷不盗、不骄不横、禁食毒品、不信邪教、不信鬼神、相信科学、崇尚文明、以法治国、以德治家、遵纪守法等新时代风尚,将其作为做人的根本原则与信条,彰显了民主、法治、爱国、科学、文明的进步精神。总之,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国家富强必不可少的一环,家谱中的家训所反映的那些优秀的伦理道德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可以借鉴这些文化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由此可见,家训对于促进当代的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秩序,弘扬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均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扬中市民俗研究会创建的扬中家谱馆是一所民间家谱藏品展示馆,坐落于大全路3号江苏海航电气集团厂区内,馆舍面积多平方米,目前收藏新老家谱多部,近0卷,涉及多个姓氏,还收藏有部分古老的谱牒木刻雕版。欢迎您前来参观指导!参观联系颜女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zizhanga.com/yzzjg/8954.html
- 上一篇文章: 新突破量大学子在这项全国大赛中绽放光彩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