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不单是一个世界级园林园艺的“大秀场”,也传递着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无论是“江豚游弋”造型的国际馆,还是住着“熊猫天团”的熊猫馆,以及扬州把银杏作为市树的做法,园内种植成千上万种花卉植物,都在传递着生物多样性和濒危动植物亟待保护的信号。4月14日,记者对国际馆的尾厅“花绘未来”区域进行了探访。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地球

在扬州世博园国际馆的尾厅,专门开设了“花绘未来”的专题版块,分为绿色寄语和濒危动植物科普墙两部分,向中外游客普及动植物保护知识,传递着“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家园”的理念。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子孙后代”在国际馆的尾厅绿色寄语第一块展板上这样写到。

策展方负责人赵志勇介绍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召开日期由原定的年5月更新为年10月11日至24日,会议地点在中国昆明。COP15是一次重要的会议,大会将制定“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是继“爱知目标”后,全球新的1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濒危动植物科普墙共设有13块展板,主要展示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濒危动植物,唤醒游客保护生态环境,守护绿色家园的意识。

世博园内的“濒危动物世界”

4月8日世园会开幕式当天,首批“尝鲜”的游客中有人惊喜地发现,一直“养在深闺”的“熊猫天团”终于闪亮登场了!“晴晴”、“春俏”、“胖妞”、“玖玖”、“念念”、“香竹”6只熊猫一下子激起了市民和游客打卡的热情。大熊猫,中国特有物种,仅分布与四川西部、甘肃南部和陕西。它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截至年1月,中国大熊猫野生种群增至只。

西伯利亚虎分布于亚洲东北部,即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由于栖息地被破坏与偷猎,至年初统计,世界上仅存野生西伯利亚虎仅头之内。

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20世纪80年代仅中国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有7只野生种群,后经人工繁殖,种群数量已超过只。

“还有鲸鲨、亚洲黑熊、麋鹿、蓑羽鹤、黑猩猩、黑犀牛、美洲豹、大食蚁兽等,它们都面临着迫切的保护,如果消失了,就永远不会再有了。”赵志勇不无担忧地说。

“扬州市树”原是“植物活化石”

“银杏是扬州的市树,它不受病虫之害,不被气温困扰,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扬州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系一位专家说。在濒危动植物科普墙第七展板上,记者见到了银杏:银杏科、银杏属植物。叶扇形,有长柄,淡绿色,无毛;球花雌雄异株,单性,生于短枝顶端的鳞片状叶的腋内,呈簇生状;雄球花葇荑花序状,下垂。种子具长梗,下垂,常为椭圆形、长倒卵形、卵圆形或近圆球形。

除了“植物活化石”银杏以外,银杉、水松、猪血木、厚朴、笔筒树、齿缘牛舌藓、荷叶铁线蕨、金毛狗、红豆杉、滇桐、耳坠苔等,同样是面临着保护的植物种类。

“上海园里有神秘峡谷,可以看到亿万年前恐龙的食物——蕨类植物。”记者在探访上海园时遇到对园林花卉颇有研究的张联女士,她向记者介绍起园内大量蕨类植物,从峡谷的东面至西面,由岩生的景天科植物逐渐过渡到耐阴的蕨类植物。

在墙上的展板上,记者看到了“荷叶铁线蕨”,属于铁线蕨科,陆生中小形蕨类植物,根状茎短而直立,叶簇生,单叶;形成同心圆圈,边缘有圆钝齿牙,下面被稀疏的棕色多细胞的长柔毛。据了解,扬州世博园共栽植植物品种余种,其中6米以上乔木27余株,低矮灌木77万平米,开花观赏类占比超过50%。通讯员汪向荣李东旭万言扬州发布记者丁佐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zizhanga.com/yzzzz/7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