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二老
张辛稼是苏州国画院第一任院长,他和师傅陈摩一样在民国的苏州和海上画坛就颇具名望;吴养木是苏州国画院第二任院长,吴氏三代翰墨传承,成为画坛传奇。张辛稼和吴养木先生他们同宗异趣,在花鸟、山水和书法上各展才情,可以说他们的作品自晚清、民国到现在都是吴门骄傲,为江浙沪书画爱好者推崇。 ▲张老、吴老等画家和美术工作者合影(时间约上世纪七十年代末) 在清明节到来之际,作为80后书画收藏爱好者,虽无缘同两位巨匠谋面,但却打心底里佩服他们的才艺,想要撰文追思二老,便向三月底刚刚返苏的杨明义老师请教。杨老师动情回忆—— 现在像你这样的很多同龄人都追韩剧,看小鲜肉,其实若能定下心来看看或研究下书画,看看文史,则能让人心定气闲,豁然开朗。我19岁就认识张老了,那时在搞版画,创作水印木刻《城来乡往》,反映城市工业支援农村,而乡下把农副产品送往城市的图景,我觉得有几只燕子飞在河面上就完美了,但是画出来又不好看,任伯年画册又借不到,我就突然想去找张老请教。我去了当时设在怡园湛露堂的苏州国画馆,不想张老一口答应,即刻放下手里的工作,在我带去的小纸条上画了起来,并讲述了飞翔中燕子的特征,以及燕子和其他鸟类造型上的区别。后来我这张木刻处女作被选用作年《雨花》杂志的封面画,可那上面的一群飞燕却是张老教我画的。到上世纪80年代我要去美国留学了,他慎重地为我写了一封给纽约王己千先生的介绍信,要王老帮助我,又和院里全体同仁在乐乡饭店为我设宴饯行。还有一桩小事,因为我介绍在美一位收藏界朋友收藏了张老一幅《牡丹图》,张老收到支票后即来信表示感谢,并在信中鼓励我努力奋发,从这些细节上可以看到张老为人的细致、认真。可惜,在我第一次自美返国前,张老病故了,使我们再也不能听到他那爽朗的笑声和长辈般的亲切教诲了…… 说着说着,杨明义老师已经双眼湿润。 笔者和表兄春伟这些年收藏了两位先生不少作品,近来又收藏到他们两件书法,同读者共赏之。现在流行名人斋号,其实苏州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名人书法,人民桥(费新我书),陆稿荐(武中奇书),再如功德林、五芳斋招牌就出自张辛稼先生笔下,春伟收藏的这首张辛稼书法黄巢诗,字字笔挺,铿锵有力,彰显气势。吴木的书法珠圆玉润,富有江南特色,同他谦逊的品格也极为相称,而这件长条周总理诗句书法一气呵成,字字饱满,充满了对周总理的敬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zizhanga.com/yzzyz/9403.html
- 上一篇文章: 鲁宝食堂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 下一篇文章: 东江五月初五过端午,粽香情浓祝您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