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计划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
白癜风哪个医院治疗得好 http://pf.39.net/bdfyy/ 一座城市的兴亡和变迁,未必载于书籍、留于文字,城市里的一条条老巷,它们也许并不起眼,却一直在默默地见证和记录这座城的变化。 唐敬宗宝历二年,一代“诗豪”刘禹锡由和州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时,望着曾经门庭若市、冠盖云集的乌衣巷,如今一片萧条、繁华不再,心中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乌衣巷》。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热烈掌声有请我们今天的诗君—白茅。 诗君说前两句文字对偶。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是六朝时皇城南门朱雀门外的大桥,横跨秦淮河上,原是人间第一等金粉繁华之地,但如今野草花开,成为废墟已久。花,此处为动词,开花之意。乌衣巷,原为东晋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这样的高门聚居之地,只今惟见夕阳。 自然带出下二句,过去寄居在王谢宅第的燕子,如今虽依旧飞来此地,但当时的宅第已化作百姓家的屋檐。施补华《岘佣说诗》云:“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王谢二族的权势,在东晋达到顶峰,随着东晋的灭亡以及继起的南北征战,天下一统,到了唐朝,经过数百年,王谢二族已彻底告别了政治上的特权,而这数百年的血雨腥风,作者只通过燕巢的变化轻轻带过。 金陵怀古,出于对六朝金粉的向往、名士风流的想象或者是对汉族正朔南风不竞的遗憾,成为唐宋以来诗人最喜欢的题材之一。《晋书·索靖传》云:“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兴亡转瞬,西晋如此,东晋又如此,随后的宋齐梁陈以及隋朝又如此。刘禹锡所处的中唐,国势飘摇,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专权,眼见得又将步武前朝,后人复哀后人,又使得本诗又有了不同于一般怀古诗的伤今色彩。 本诗为《金陵五题》中的一首,作者有序云:“余少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尝有遗恨。后为历阳守,跂而望之。适有客以《金陵五题》相示,逌尔生思,欻然有得。他日友人白乐天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且曰《石头》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余四咏虽不及此,亦不孤乐天之言耳。”可见白居易对这组诗的喜爱。 诗宝 诗君好,诗中的“乌衣巷”在哪里呀? 诗君 乌衣巷是金陵城内的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与朱雀桥相近。三国时,吴国曾在此地设置军营,作为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穿黑色军服,此地就被俗语称之为乌衣巷。在东晋时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于乌衣巷中,两家子弟被人们人称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诗宝 那“旧时”也就是晋代,晋代栖息于王谢堂前的燕子怎么能飞入如今的百姓之家呢? 诗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即便是寿命极长的燕子当然也绝对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这就能够唤起读者的想象,借此来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 “旧时”两个字,给燕子赋予了一种历史见证人的身份,而“寻常”这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由此,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此沧海桑田的变迁是怎样的感慨叹息。 诗宝明白了,多谢诗君赐教! 大师姐:作词一首。 喝火令 曲尽魂归处,潇湘泪几重?那时颦笑却朦胧。花冢隔年依旧,相忆不相逢。 漫寄相思字,算来一梦空。便愁风雨叩怡红。酒冷诗残,醉影也如侬。碧落黄泉千度,此恨与谁同? 秋师妹:作诗一首。 同追中国梦 鼎泰风云会, 群英可论谁。 复兴追梦日, 我辈莫来迟。 龚师兄:作词一首。 浪淘沙?读楚汉事 铁骑八千豪,气卷云霄。美人帐下舞纤腰。霸业却因情性累,恨到今朝。 楚曲壮心凋,归路迢迢。功成只欠宴中刀。万里江山归竖子,谁笑谁消? 兰师兄:书法一幅。 金陵五题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金陵五题 生公讲堂 刘禹锡 生公说法鬼神听, 身后空堂夜不扃。 高坐寂寥尘漠漠, 一方明月可中庭。 诗友秀秀秀今天要晒的是学诗一班诗友的作品。 菊意重阳 崂山之望 长饮西风如烈酒, 黄花高醉不知愁。 披芃一杖登云去, 独对琅台万里秋。 匆匆五天又过去了,小编希望诗友们回顾品味五天的诗词,如果诗兴大发也创作一下。我们给大家特意安排了作业,接吗?下面请看好内容↓ 作业 请以初冬为主题,创作一首诗,一两句亦可。(注意:一定要原创哦)我们将在诗友秀秀秀中进行展示。 投稿方式:1加入学诗班,给小助手留言。2直接下方留言。 往期回顾 学诗计划|《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学诗计划|《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春风无限潇湘意 学诗计划|《长相思?汴水流》:思悠悠,恨悠悠 来源:新华网浙江频道原创出品 声音:范雨婷马江 设计:范玲 编辑:金娅倩白璐王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zizhanga.com/yzzgx/8941.html
- 上一篇文章: 大埔县枫朗镇石圳村塘坑里管氏族谱
- 下一篇文章: 新本速递丨看花回贰堂前燕,旧时的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