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前世的乡愁一个荷兰人的中国春宫艺
治白癜风南宁哪家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hl/191006/7511920.html 贝索烈在作画 摄影师:MichielElsevierStokmans 文岳韬 他说他的前世是个中国人。 他说走在中国的大街上,空气里的气味常给他一个激灵,全身通了电一般。 说这些话的时候,荷兰人斐迪南·贝索烈(FerdinandBertholet)聚精凝神,蓝眼珠炯炯生辉。 窗外是阿姆斯特丹的街市车流,窗内静懿慵懒,虽已是晌午时分,却好像刚刚醒来。贝索烈赤脚里坐在窗边的炕上,两天未剃的金白络腮胡在阳光下反着光。他的面前是只红木茶几,上面放着石头盆景。墙角有尊明代金佛,神龛里的香还未燃尽。他的背后是张红木榻,榻的上方巨幅老照片里一个民国女子正懒洋洋地半卧半倚着。房间隔音很好,窗外与窗内宛若隔世。在这个与世隔绝的起居室里,你能看到中国书法、日本版画、印度佛雕、太平洋土著木雕、汉白玉屏风、波斯地毯、鼻烟壶、瓷器、象牙雕……整个亚洲的历史艺术在这里浓缩伸展。 贝索烈取来本画册,翻到一页,指着幅中国传统春宫图中的庭院阁楼说,他感到自己曾经在那里住过。他说甚至能听到蝉声、衣裙的摩擦声、流水的潺潺声和人们轻快的笑声。不同于中国文人画,春宫图展现了生活的真实灵动——从建筑园林到自然风情,从室内装潢到发型服饰,从一缸一盂到一笔一砚,从墙角的猫到桌上的书……贝索烈钟爱这种小说般的叙述描绘,也为其中的诗意所动容。收藏中国春宫艺术对他来说是寻根,更是抚慰前世的乡愁。 近35年内,贝索烈收藏了余帧中国春宫图和情色工艺品,纵跨汉代至民国,数量为世界之最,也是目前全球最完整、艺术水准最高的收藏。其中最著名的莫属知名古董商卢芹斋旧藏《园中春嬉》了,一组八幅,画自康熙年间,而由明代学者王声所绘的作品则是当时唯一保存完整且品质优秀的画作。基于这些收藏,贝索烈编撰出版了三本图书画册:《春梦拾叶》(DreamsofSpring,)、《愉悦满园》(GardensofPleasure,)和《嫔妃与妓女》(ConcubinesandCourtesans,),同时留下大量鉴赏文字。他的收藏曾在苏黎世里特贝尔格博物馆、巴黎亚洲艺术博物馆、伦敦芭比肯画廊、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和伯克利大学艺术馆展出,并于今年四至五月由苏富比香港画廊首次在亚洲展览。 图片均由斐迪南·贝索烈本人提供。摄影师:MichielElsevierStokmans寻找诗意的男孩贝索烈出生在阿姆斯特丹的一个天主教家庭,祖上是法国大革命时流亡到荷兰的贵族。他的父亲年轻时梦想成为艺术家,但因养家糊口的需要而放弃了艺术,于是当他发现儿子对艺术有热情后便竭力支持。 生长在荷兰的贝索烈说自己从小对荷兰就有种疏离感。儿时他家住在阿姆斯特丹西南郊的新区内,灰蒙蒙的大马路、砖块般的楼房、用铁栏杆围起来的行道树让他无比厌恶。我不属于这里,他对自己说,我怎么会生活在这么丑陋的地方?如果上帝创造了一切,他为什么会创造丑陋?八九岁时,他随父亲去阿姆斯特丹的一家中餐馆吃饭,墙上的山水画带他进入了完全相反的一个世界——雾霭中的远山,波动的莲花池,如此诗情画意。浮想联翩中,他的中国情结萌生了。 之后贝索烈专心学画,考上了阿姆斯特丹皇家美院。有个阶段他尝试做装饰画,在彩色底子上用明艳的色彩,可是总也无法使这些色彩和谐起来。当时法国学者和收藏家伯德莱的《云雨:中国情色艺术》(Jeuxdesnuagesetdelapluie,L’Artd’aimerenChine,)一书相当流行,贝索烈也去书店翻看。书中一副春宫图向他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黄色绢面上缤纷的颜色,如此鲜艳又如此协调。简洁的线条精准地勾画出空间,与色彩一道轻松地营造出氛围。与西方画不同,这幅画二维平面,没有阴影,却显得如此现代。当时还是穷学生的他买不起这本书,于是他每天带着小本子到书店用速写将构图抄下来,在各个部分标上不同的色彩,回去再临摹。这副画便是著名的《园中春嬉》中的一副,可是当时画册上只用了人物部分的截图。贝索烈未曾想到,多年后他竟收藏了这幅画的完整真品,并且用了30多年的时间收齐了《园中春嬉》的全部八副图。 贝索烈的收藏生涯始于70年代末初次去香港时。那天他走进荷李活道的一家古董店,让店员推荐些能让他惊喜的东西。两位管店的英国女士对望着窃窃私笑起来,然后打开抽屉拿出七大幅出自同一画册的19世纪春宫图。他为眼前的美景惊呆了。虽然无法辨别那些究竟是真迹还是伪作,但他还是凭着艺术家的直觉买下了。在那天眼睛的饕餮之后,一个新的热情诞生了,并一发不可收拾。之后的半生里,他走访全球各地的画廊、拍卖行、古董店、私人藏家,向专家请教,学习鉴定,进行甄选,最终凑齐了所有春宫艺术表现形式的最上乘的精美代表作,包括绢本画、瓷器、铜器、石雕、木雕、象牙雕、油画、玻璃画、摄影等等。 禁忌地带的美春宫艺术自古以来不登大雅之堂,然而这并未妨碍它们的艺术价值。贝索烈说他对光明正大的美不感兴趣,春宫图吸引他的是那种微妙、隐晦、丰富、饱满,让人浮想联翩的美。虽然多数春宫图的作者不署名,但看得出不少出自大家之手。这些上乘作品从构图到色彩,从人物到细节,均属一流。“很多人以为春宫图只描绘性交,其实全然不是如此,”他说。“好的画师能将一块石头、一枚树叶、一个皱褶都画得精美绝伦。” 在完美的构图中,中国古代日常风俗和人生哲学跃然纸上。道家将性看作阴阳的结合,健康长寿的秘诀。春宫图中,阴阳的对称和互补比比皆是,不仅体现在男女上,也体现在周围的景物上。春宫图向来将人物放在环境中来描摹,人和景相互呼应,缺一不可。画中男子白皙柔美,貌似缺乏阳刚之气,但与整个画面相协调。画中人物的背景大部分是庭院,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充满生活气息,有的甚至还相当俏皮诙谐。它们好像在你耳边细语:性本就应该是自然快活的。 卢芹斋旧藏《园中春嬉》八幅之一:花园爱戏, 17世纪末,绢本画,39.5x55.5厘米 就拿最出名的《园中春嬉》中的两幅图来看。图一(清初绢本画)描绘了一对男女在后花园中亲昵。蓝色太湖石旁粉色的玉兰开得正好,玉兰下的绿石上的缠绵男女背靠盛开的牡丹。男子所戴的冠帽表示了他的上层社会地位,女子挽起的发髻则代表她已为人妻。透过玉兰花枝,亭子中的红木桌上摆放着酒瓶,这对鸳鸯应是在推杯换盏之后微醉着移到花园中爱抚的。他们缠绵的体态与妖艳的太湖石形成呼应,他们的肉体连接也在同根双枝的玉兰树上得到隐喻。 卢芹斋旧藏《园中春嬉》八幅之一:面面爱意, 17世纪末,绢本画,39.5x55.5厘米 图二(清初绢本画)中,一对年轻情侣在园中做爱。男子背后是两棵葱郁的连根柳树,女子背后是半棵探出脸来的丁香树,一阳一阴遥相呼应。柳树和丁香树之间一对燕子在飞舞。男女都在专注于性交,女子手中的扇子掉了,内衣散落在石头上。她的手下压着一摞书,应该是《西厢记》之类的情话读物。仔细看,男女身体构成的倒三角与柳树枝桠之间的角度、丁香树展露的形状,以及两只燕子之间构成的空间完全吻合。 象牙雕塑组之一:约公元-,高7.1厘米 不仅是春宫图,中国古典情色艺术的其他表现形式也遵循同样的哲学和美学。图三(明末象牙雕)是贝索烈珍爱的作品。雕塑只有几厘米高,可以放在手中把玩,可是它的细节又那么精准动人。这对男女在做爱时深情对望,面含微笑。她坐在椅子上,椅腿的X形本会使构图生硬别扭,然而创作者却巧妙地运用了男子弓起的腿与之呼应使空间得以协调。同时,男女上身肢体构成的形状也与下身呼应,使得整个雕塑流畅圆润。 这般和谐柔美地表现性只有在中国春宫艺术中才有。贝索烈说,西方情色艺术聚焦于性行为,简单直白,缺乏意境。中国春宫图却经常是淫书的绘本,有情有境,风格细腻,给予观者遐想的空间。西方曾在基督教的影响下,将性看作是罪。而中国在道家哲学的影响下,将性看作是自然行为。中西方对性的不同的态度在情色艺术中凸显:西方表现出诱惑、攻击、挣扎、痛苦。中国作品却轻松自在,很少见到强烈的表现形式。贝索烈也曾收藏过一些日本的古典情色绘画。日本绘画虽然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其春宫图却与中国的风格迥异:夸张巨大的阴茎是日本春宫艺术的标识,画面较有攻击性,时有对暴虐的描绘。 艺术与历史之间贝索烈自称有两大痴迷:艺术与历史。虽然选择了艺术作为职业,他在艺术创作中却从未走出过历史。在他看来,文人画中的山水、竹子、仕女等虽美,但无法让人们确切了解古人的生活。春宫艺术则如同纪录片,展示了古代中国的风俗习惯、流行时尚、两性伦理等方方面面。 贝索烈经常端详自己的藏品,每次都能发现些未曾注意到的细节。比如,他在一套春宫图中注意到屏风上绘有山水,并且屡次出现,其手法功力与文人画不相上下。他的猜测是,科举制度下的落榜学者因维生需要而收取佣金为富人画春宫图,但他们巧妙地在春宫艺术中植入阳春白雪,以示他们的教养功力,也籍此抒发自己不得志的郁闷。 同样,他也结合了当时的政治背景,推测出《园中春嬉》是宫廷作品。清朝前期执政者为整肃明代的颓废世风而大量烧毁春宫图和淫书,并将创作这些作品的人投入牢狱施以酷刑。然而,中国春宫艺术的巅峰作品恰恰集中在那个时期。《园中春嬉》不但艺术水准登峰造极,而且幅面相当大,不太可能是民间偷偷摸摸画出来的,最有可能的是宫廷内部的流传。 可惜,这些画的作者均不详,以上的推测也无从考证。然而,贝索烈还是在编撰画册的过程中考证到一些典故。譬如,他反复看到赤裸女子躺在芭蕉叶上的造型,觉得这不可能是巧合,于是四处寻访考证芭蕉叶的象征意义。人们众说纷纭:芭蕉象征性器官、夏天芭蕉叶凉快……最后,一个法国汉学家为他指点了迷津:“蕉叶”和“交夜”同音。 雏妓肖像:19世纪中期, 反笔玻璃画,49.5x73.5厘米 贝索烈最近一本有关情色艺术的书是《嫔妃与妓女》。他说,这本书是为了一幅画而出的。这幅画便是图四中的雏妓(清末反笔玻璃画)。画中一个豆蔻女孩侧卧塌上。她的珍珠头饰、镶玉耳环、金指甲显示了她是个高价妓女。她像成年妓女那样翘着金莲,大胆地挑逗访客——良家妇女万万做不出来的姿势。她的衣裙下部掀开,露出内层的粉色,暗示她的阴部。然而她的面孔却是如此稚嫩,眼里流露出游荡于现实之外的冷漠和悲哀。贝索烈说在这幅画之前,他从未见过哪幅春宫图能够如此贴切地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那可能只是当时青楼墙上给窑客提供信息的“花名册画像”中的一帧,可是它的艺术表现力却如此强大。其创作手法明显受到西方油画的影响,同时它又是传统的玻璃画,画法步骤与油画完全相反,因此难度极高。这位不知名的画匠不仅成功地合壁东西,还赋予了画中人物不朽的生命。 为了这个女孩,贝索烈开始收集关于妓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并编撰了《嫔妃与妓女》。对比书中的诗画和相片,没有一个读者会错过其中的反差:画中的女子娟秀温婉、情致卓绝,照片上的女子臃肿平庸、呆滞冷漠。“诗画展现的是文人墨客的幻想,”贝索烈说。“可惜,文人骚客们向来只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zizhanga.com/yzzgx/8893.html
- 上一篇文章: 庄周文艺诗周刊遇见父亲节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