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记忆老家堂屋梁上有一个燕子窝
“把门上的窗户纸掏个窟窿吧。”天气转暖以后,奶奶便会嘱咐父亲。 “记住啦。”答应了奶奶的父亲,会在不忙的时候,搬了梯子,把窗户纸割下一块来。 掏这个洞的原因,是因为我家堂屋的梁上有一个燕子窝,它们每年春天都会回家。农谚说,“燕来不过三月三”,还的确是这样。每年春花烂漫之际,就有一对小燕子在那个巢里居住了。年年如是,我也不知道它们是何时回来的,也不知道它们是否经过了“碰壁”,才找到那个预留的通道。我只知道,从此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们会和我们一家人同处一室了。这对小燕子就那么随意地出出进进,有时候还会在屋子了巡视几圈。一点也没有把自己当作不速之客的羞涩,也没有任何打扰我们生活的愧疚。 小燕子没有感恩之情,也没有怨恨之意。有一次过年扫房时,父亲不小心把燕窝碰落了下来。我以为燕子一定会因为把它们的家拆除了,而怀恨在心,并赌气另寻乐土。也就认为,父亲仍然给它们留进出的通道是多此一举。我以为的只是我以为,春暖花开之际,小燕子依旧飞回了我的堂屋,当它们发现自己的窝巢荡然无存之后,没有抱怨性地在屋里吵吵闹闹,就双双飞了出去。它们还会回来吗?我心存疑问。它们很快便给我做出了回答,它们不仅回来了,还衔泥叼草,在以前的地方又建起了自己的新家,依然和我们同处一室。 过了一段时间,也没有注意到小燕子在窝里呆着不动,它们竟悄悄地把乳燕孵出来了。知道有乳燕。是因为听到了娇嫩的叫声。也就从这一刻起,燕子出出进进的频率越来越频繁了。乳燕的叫声一天比一天响亮,这叫声也只在它们的父母回来时才响起。平时它们就趴在窝边,小脑袋不时地晃来晃去,一旦发现父母回来,就争相恐后地大献殷勤,努力地伸长脖子,将扁平的带着黄边边的嘴巴张得大大的,并扯着嗓子大声鸣叫。 飞回来的父母,脚不粘窝,翅不停摆,就将自己的嘴伸进乳燕的嘴中,并趁势将口中的食物,放进孩子的口中。之后,迅速转身,飞出堂屋再去为孩子觅食。吃到食物的乳燕则满足的晃晃小脑袋,满足地将身子缩回一点。 小燕子也有勤奋与懒惰之分,这主要表现在它们对孩子粪便的处理上。有的燕子能够随时的将孩子的排泄物,处理到室外,有的就处理的不及时。乳燕的排泄物落到屋里的地面,会成为一块块的灰斑。这家的主人并不会因为它们的懒惰而嫌弃它们,把它们驱逐出屋。而是会在燕窝的下方支一块板子,来解决这个问题。 无论人们多么喜爱小燕子,也无论人们多么呵护小燕子,小燕子还是在人们的叹息中越来越少了。起初人们以为是房屋结构的改变,让小燕子没有了筑巢的风水宝地。后来才认识到是农药的大量使用让小燕子们成为了无辜的受害者。虽然小燕子非飞虫不捉,非活虫不食,但是在农田害虫都有了抗药性,可以带毒飞行,小燕子还能称为幸免者吗? 如今堂屋里已没有了小燕的窝巢,更不要说熟见小燕舞堂前的情景了。当听老人说起从前与燕子相处的点点滴滴,也就只有羡慕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zizhanga.com/yzzzz/8226.html
- 上一篇文章: 孙冬青深入福同惠调研食品安全生产工作
- 下一篇文章: 明思课堂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