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

试卷专项-3年级上册第8单元测试卷

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8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8单元测试题

参考答案:

1-4略

5、商店运回6箱热水瓶,每箱有8个,每个卖12元,一共可卖多少元?

解法一:6×8=48是先求(一共有多少个热水瓶)。

48×12=是求(一共可卖多少元 )。

解法二:8×12=96是先求(一箱热水瓶可卖多少元)。

6、黄老师买来个气球,5个扎成一串,准备平均分给9个班用来布置班级,每个班级可以分得多少串?

解法一:÷5=是先求(一共可扎多少串)。

÷9=18是求(平均每个班分得多少串)。

解法二:÷9=90是先求(平均每个班分得多少个气球)。

7、商场1~6月份共卖出电脑台,平均每个月卖出(46)台。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希望小学三年级有2个班,每个班6个组,每个组种5棵树,三年级一共种多少棵树?下面算式正确的是(C)。

A.5×6×2 B.2×5+6 C.(2+6)×5

2.足球50元/个篮球30元/个

陈老师买了3个篮球和3个足球,一共用去多少钱?列式正确的是(A)。

A.(50+30)×3B.50×3-30×3C.50+30

3.有个鸡蛋,每30个装一盘,5盘装一箱,一共能装(3)箱。

A.15      B.5      C.3

4.一个商店运来20筐橘子,平均每筐重40千克,如果每千克橘子售价2元,这些橘子总共能卖多少元?正确列式是(C)。

A.20×40÷2B.2×40÷20C.40×20×2

5.一只青蛙5天吃只害虫,一只啄木鸟每天吃只害虫,一只啄木鸟比一只青蛙每天多吃多少只害虫?正确列式是(C)。

A.×5-

B.÷5+

C.-÷5

三、根据问题选择条件,并解答。

①商店卖出4箱热水瓶。②共卖元。③商店运来8箱热水瓶。④每箱有6个。⑤用去元。

1.③④⑤ ÷6÷8=13(元)

2.①②④ ÷4÷6=15(元)

四、解决问题。

1.1头大象一次能运两捆木头,每捆17根。3头大象一次共能运多少根木头?

17×2×3=(根)

2.14个小组的少先队员去摘黄瓜,每个小组有12人,平均每人摘8千克。一共摘了多少千克?

8×12×14=(千克)

3.3只燕子2天共吃只害虫,平均每只燕子每天吃害虫多少只?

÷2÷3=87(只)

4.三(1)班有4个小组,每个小组有9人,他们在植树节共植树棵。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4÷9=4(棵)

5.成人票25元/张儿童票12元/张

小敏今年9岁生日的时候,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去游玩,一家五口人要花多少钱?

25×4+12=(元)

6.三年级同学参加舞蹈小组的人数是参加体育小组人数的2/5,参加体育小组的有20人,参加舞蹈小组的有多少人?

20÷5×2=8(人)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8单元测试题

一、算一算,要细心。

1、把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

2、请你接着算,并验算。

二、你认为下面的计算正确吗?(对的画√,错的改过来)

三、选一选。

1、与的和是()。

A、B、C、

2、现在这台VCD比原来的价格便宜()钱。

A、元B、元C、49元

3、冷饮店上午卖出雪糕82只,下午卖出雪糕只,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只。

A、B、82C、19

四、解决问题。

1、暑假里小强一家要从北京到济南旅游。左下图是“北京——济南”火车里程表,你知道从北京到济南有多少千米吗?

2、养鸡场有公鸡只,公鸡比母鸡少只。母鸡有多少只?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8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时针从上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就是()。

2、学过的时间单位有()()()。计量很短的时间时,常用比分小的单位()。

3、时针走一大格是(),分针走一大格是(),秒针走一大格是(),走一圈是()。

4、1时=()分1分=()秒秒=()分

分=()时5分=()秒4时=()分

2时20分=()分75分=()时()分

3分13秒=()秒秒=()分()秒

5、填合适的时间单位。(时、分、秒)

(1)、一节课40()。(2)、李静跑50米的时间是12()。

(3)、爸爸每天工作8()。(4)、小明跳50下绳约需30()。

6、体育老师对第一小组同学进行50米跑测试,

成绩如下:小红9秒,小明8秒,小丽11秒,小军10秒。

()跑得最快,()跑得最慢。

7、6分○60秒分○3时4分○秒3时○分

分○5时60秒○60分10分○秒分○2时

二、判断题。

1、秒针走一大格,分针就走一小格。()

2、火车下午1:05从南京出发,当天下午3:50到达上海,火车共行驶了2小时45分。()

3、时针在4与5之间,分针指着10,这时是5:30.()

4、在百米赛跑中,东东用了分。()。

5、明明每天早晨7:15从家出发,7:35分到校,她路上用了20分钟。()。

三、选择题。

1、一场电影大约播放()。

①秒②8时③分

2、小丽1分钟写4个大字,写20个大字需多长时间?列式为()。

①1×4②4×1③20÷4

3、从9时到11时30分,经过了()①3时30分②2时30分③1时30分。

4、新闻联播晚上7时开始,用时30分,()结束。

①7:30②6:30③8:30

5、学校早上8:25上第一节课,这节课上40分,中间休息10分,()上第二节。

①9:05②8:75③9:15

四、解决问题。

1、火车9:20开,李华从家到火车站要35分,李华至少要在几时几分从家出发才能赶上火车?

2、李明从下午4:40到下午5:10一直在看动画片,她一共看了多长时间?

3、从湛江到南宁的火车经过玉林的时间是中午11:40分,现在要晚点25分,它什么时候到达?

4、一根24米长的木棒,每4米据一段,据一次要4分。据完这木棒要多长时间?

5、小芳走楼梯,从一楼到二楼用了9秒,若每层楼之间楼梯数相同,她用同样的速度上到七楼,需要多长时间?

6、东环小学下午2:50上课,4:45放学,同学们下午在校多长时间?

学霸的学习方法,基本都具备以下五大法宝:

·

都有一个错题本

·

·

都有一个好题本

·

·

新课之前一定先预习

·

·

先复习后做作业

·

·

做作业要计时(限时训练)

·

学习的三要素:1.规范的学习行为;2.良好的学习习惯;3.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规范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有了规范的学习行为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三者是相辅相成的,规范的学习行为是前提,是基础。

实践证明:一个行为持续3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的行为,超过天就可以形成习惯。

过程不变结果不变,过程改变结果巨变,过程合理成绩斐然!

学习能力的三要素又可分为八大学习环节,即学习管理八环节:

1.计划管理;2.预习管理;3.听课管理;4.复习管理;5.作业管理;6.错题管理;7.难题管理;8.考试管理

一、计划管理——有规律

1、长计划,短安排。在制定一个相对较长期目标的同时,一定要制定一个短期学习目标,这个目标要切合自己的实际,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达到了一个目标后,再制定下一个目标,确保一个目标一个目标的实现。

2、挤时间,讲效率。重要的是进行时间上的通盘计划,制定较为详细的课后时间安排计划表,课后时间要充分利用,合理安排,严格遵守,坚持下去,形成习惯。计划表要按照时间和内容顺序,把放学回家后自己的吃饭、休息、学习时间安排一下,学习时间以45分钟为一节,中间休息10分钟,下午第四节若为自习课也列入计划表内。

二、预习管理——争主动

1、读:每科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读教材,对不理解的内容记录下来,这是你明天上课要重点听的内容。预习的目的是要形成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当你的问题在脑中形成后,第二天听课就会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这个地方。所以,发现不明白之处你要写在预习本上。―建立预习本。

2、写:预习时将模糊的、有障碍的、思维上的断点(不明白之处)书写下来。——读写同步走。

3、练:预习的最高层次是练习,预习要体现在练习上,就是做课后能体现双基要求的练习题1到2道。做题时若你会做了,说明你的自学能力在提高,若不会做,没关系,很正常,因为老师没讲。

三、听课管理――重效益

听课必须做到跟老师,抓重点,当堂懂。听课时要跟着老师的思维走,不预习跟不上。跟老师的目的是抓重点,抓公共重点,如:定理、公式、单词、句型……更重要的是抓自己个性化的重点,抓自己预习中不懂之处。事实证明:不预习当堂懂的在50%――60%左右,而预习后懂的则能在80%――90%左右。当堂没听懂的知识当堂问懂、研究懂。―建立听课笔记本

四、复习管理――讲方法

有效复习的核心是做到五个字:想、查、看、写、说。

1、想:即回想,回忆,是闭着眼睛想,在大脑中放电影。学生课后最需要做的就是是回想。此过程非常重要,几乎所有清华生、北大生、高考状元都是这样做的。学生应在每天晚上临睡前安排一定时间回想。

2、查:回想是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最有效的复习方法,也是查漏补缺的最好方法。回想时,有些会非常清楚地想出来,有些则模糊,甚至一点也想不起来。能想起来的,说明你已经很好地复习了一遍。通过这样间隔性的2-3遍,几乎终生不忘。而模糊和完全想不起来的就是漏缺部分,需要从头再学。

3、看:即看课本,看听课笔记。既要有面,更要有点。这个点,既包括课程内容上的重点,也包括回忆的时候没有想起来、较模糊的“漏缺”点。

4、写:随时记下重难点、漏缺点。一定要在笔记中把它详细整理,并做上记号,以便总复习的时候,注意复习这部分内容。―建立复习本。

5、说:就是复述。如:每天都复述一下自己学过的知识,每周末复述一下自己一周内学过的知识。听明白不是真的明白,说明白才是真的明白。坚持2~3个月就会记忆力好,概括能力、领悟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增强,写作能力突飞猛进。―此法用于预习和复习。

五、作业管理―要自律

1、不计时不作业:限时作业,记录作业时间,与作业无关的事什么也不做。比如:20分钟写完英语;25分钟写完数学……

2、不复习不作业:先复习所学的内容,然后作业。

3、遇到难题,百思不得,先放过,后攻坚。

4、不检查不作业:作业后必须检查一遍。

5、不小结不作业:写完作业后,告诉自己学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6、独立作业忌抄袭。

六、错题管理――常反思

有了错题本和难题本就叫会考试,目的是为以后复习使用。错题和难题反映着许多知识点的联结,掌握了错题和难题就等于把高分拿在手。

建立错题本和难题本可用16K的横格本,每页上下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原题;第二部分是错因;第三部分是改正确与举一反三:正确即写出正确答案,过了一个月复习时,搭眼一看还不会,就问自己:怎么还不会?就要进一步查找原因,这时举一反三,将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或习题联系起来,写下来。第四部分是归纳提醒:写出错题错在什么地方,如:错在代数方面,则提醒自己这部分掌握不好,重新自学或请教老师和同学。第五部分是复习次数:每隔一段时间要复习一次,怎么复习?盖住原题自己用脑子想。―此法比较适用于理科。

七、难题管理——会溯源

一般来说,难题之难多半在于题目所涉知识点众多,知识点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思维(及方法运用)跳跃性大、逻辑性强,因此,对于难题,建议用溯源的方法整理。一是查清楚题目所需知识清单,同步辨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二是复原自己考试时的思维路径,查“堵”点、“歧”点;三是借助参考答案探究自身存在的盲点疑点甚至是漏点。之后,同样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复习与检查一次。

八、考试管理――抓重点

用一张丢分统计表管理。按科目分为填空、选择、计算、阅读……项目。错了、丢了多少分,用统计表说话,这样,就能明白哪些是审题出了偏差,哪些是运算出了错误,是什么知识点有问题,哪方面需改进和提高。用纸把错题抄下来,每隔20天再做一遍,尤其是在考试前可找出考点。――考前拿出专门时间做错题难题本上的题。

文章来源:本文来源于网络

声明: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zizhanga.com/yzzyz/9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