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灵山抛日月聊相戏
淮北师范大学方灵 朱荣军,网名谢青堂,浙江金华人。 赞曰: 心如江上月明时,诗寄长亭垂柳枝。 见得梅花开几处,春风憔悴说相思。 谢青堂天真烂漫,胸无城府,然屡困于情事,不清不断。时值沪上,澄蓝非之,青堂既敬且畏,乃稍检敛。其人目巨如铜铃,音细若蚊纳,观者皆异。 有客鉴其行貌,曰:“青堂有佛性。“余从其言。其联若“自能绝俗参真果;偏不知名爱小花""梅是去年旧识客;山如亘古不言僧”者,俱山僧野语,妙趣横生。青堂联复有二种,绮靡者若“赠君无一字,宁知笔下百重删”“—叶扁舟,摇向绿云深处”,如怨如慕,排轲动人,疏旷者若“雌黄人物求存我;留白诗文笑等尘”"啼鸟无非呼酒婢;落花都是买山钱”,如钟吕交鸣,凛然有风雷气。 豹子头林冲弓马娴熟,百战不殆,故以之喻谢青堂也。 来源:白藏阁 在上海,与西风、太李白、陆总谈起谢青堂的联,我感叹道,青堂感觉丝毫不像人类,其观祭事物独特的视角是我等一般人无可企及的。其余几位也深有同感。青堂的七字联独树一帜,诸如“山抛日月聊相戏;石证春秋只不言。”“千古情如芳草绿;一生诗为野花吟”等作其中蕴含的哲思估计网络很少有人会超越。 时先生的联可以说是以切与实著称,不管题什么,都切得极准,而且毫无废话,另外就是对仗丝毫不放松一处,颇见功力。 来源:对联中国 一、自嘲 事业腹中稿; 光阴指隙沙。 有时逃酒,有时逃禅。风采谢当初,怕触平生十万字; 未得乎名,未得乎利。韶华飞不再,枉承清夜两行书。 谢似为逊让不如之意,枉似突然之意。 自题 倒转时光十五年,问君有几多憾事? 等闲白发三千丈,使我虚一场人生。 自撰生日联 浑浑半世,自愧生辰,低头拜南极仙翁,愿能赐寿全家,莫催我双亲白发; 落落穷庐,空耽岁月,搔首问诸天神佛,可有来财妙法,好脱此一领青衫。 南极仙翁,为中国古代神话仙人,是古典小说及电视剧中衍生出来的名称,在道教典籍中暂未发现有南极仙翁称呼的神仙,原型是道教的“寿星老人”。 说到南极仙翁当然想到了杜甫的诗,并发现一集句联。 西望瑶池降王母; 南极老人应寿昌。 明代解缙,《句容县茅山观道官东白能文章且长于诗予无以为寿集杜子美诗二十句以赠》。此为集唐杜甫诗句联。上联语出《秋兴》之五:“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西汉刘向《列仙传》载,老子乘青牛从东来,过函谷关西游,有紫气浮于关上。后用为吉祥之典。)”下联语出《寄韩谏议注》诗:“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自题似都有感伤低迷之意。但上下联结尾都可见感情真切自然。生日联虽现实,但确有自嘲之感,读来还有点令人失笑。这类题材还有不少,读这些自嘲让我想起多年前看某名家词的感觉,论情有点相似之处。 二、司空图有《二十四诗品》,概括了二十四种诗歌风格,然部分风格读来仍觉有相似之处,只是拿部分作品举例分类一下。 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郭洞 山抛日月聊相戏; 石证春秋只不言。 偶拾 梅似去年旧时客; 山如亘古不言僧。 偶拾 隔岁花今疏似客; 恋山云更痴于吾。 偶拾 留宾恰有花开好; 访友谁如月到勤。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桃花源 溪水绿迷归处路; 桃花红过避秦时。 自题小屋 燕子未嫌寒舍破; 春风又补小窗青。 关于第二联其中的补字还见过一联: 濯足濯缨皆此水; 补梅补鹤作闲人。 作者说太菜了。我也是这么觉得的。 同样有随感而发不拘于格律的: 集宋词联 重寻杨柳佳期,伊是浮云侬是梦; 看破空花尘世,一样春风两样情。 上联集晏几道《清平乐》朱敦儒《浪淘沙》,下联集陆游《破阵子》朱敦儒《长相思》 还见过一联: 学逾十年羽翼丰,值此树木交荫,先向九霄鸣射策; 我知一去家山远,除非江湖奏绩,毋从千里望还乡。 作者说他也喜欢这个,但是改不了。我也是这么觉得的。 形容: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 无题 月自孤行何必党; 山皆合意不妨群。 无题 石无媚态人方敬; 花有虚名己不知。 无题 书是久交呼作侣; 钱因不得贬为奴。 飘逸:如不可执,如将有闻。识者已领,期之愈分。 沉醉 吹我以风,葬我以云,向天之尽头,那里有个无名海; 抱蕊如睡,开花如醒,在谁的掌上,偶然写满一生香。 此外还有含蓄,精神,清奇,流动等,未必不符合作品的风格。初读七言联,只觉眼前清丽,后觉意味无穷,值得反复细读。比起别的词,我更想把这种感觉称之为灵动。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曾写过花草树木,鸟兽鱼虫,但正如开头所说,“观察事物独特的角度”和“蕴含的哲思”。令我感动的总结起来应该是发现两个字,他有一双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的眼睛,像是站在一个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去观察世界。如郭洞一联云:山抛日月聊相戏;石证春秋只不言。许多人抓破了脑袋都想不到山抛日月几个字,什么样的人能随感出这样的联呢? 灵动之意可表现为前面提到的各种七言联。可以有啼鸟无非呼酒婢这样的灵动,也可以有山如亘古不言僧也这样的灵动,总归在于思维的开阔,心灵的旷达和细致。 月自孤行何必党,童心漫比破壳雏之类似为拟人的手法,始觉世间万物皆是有生命的,人和自然地联系是细腻不易察觉的。 类似的题材别人是怎么写的呢?记得郑燮有一联: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清联三百副》 清人《楹联四话》记载,此联原亦作“飘风作态来梳柳;细雨瞒人去润花。”板桥先生将上联改做“放胆”,只二字则全联鲜活,眼前柳像一头秀发散开,确是越改越好。 松枝留古骨; 梅花无艳情。 竹疏烟补密; 梅瘦雪添肥。 都在将事物性格化,有所巧思,但总觉得意境上仍有局限,没有创新之感。 呼猿洞联 张岱 洞里白猿呼不出; 崖前残石悔飞来。 这个悔飞来有点感觉。 无题 茂竹无心知迸发; 疏花似客劝难留。 云帆远矣苍山老; 明月缺兮蚁梦长。 信是情深催我老; 未因花少负春多。 赠小麦公主细平 润物无声春雨细; 为人蕴藉远山平。 无题 叶底藏花何觉彻; 天心有月自清明。 蝴蝶是诗卿是梦; 月光如水我如舟。 方剑斌 整体上似更淡然,有雅致。 三、当看完了对联选的分享链接,我问某人青堂还有没有别的什么联呢?某人当然一如既往地说不知道。既寻思着怎么可能只有这些联流传在网络,遂时常四处找寻,将所翻找到的东西一一整理,难免有失误或遗漏处。暂收集二十余页,其中有同一幅联的相似版本,也有部分题目疑似有误的情况,有待斟酌。 屋有半椽留燕宿; 地余一隙种花看。 屋有一椽租燕宿; 峰留半座任云蜷。 留字更显自然亲切。下联差别较大,是不是屋和地的整体意象更搭呢? 石无媚态人方敬; 花有虚名己不知。 石唯丑态人方爱; 花有虚名己不知。 猜测前者应该是后来修改过的,对比似更突出,媚态和敬似更符合大众对石的一般印象。 黄鹤楼 负一肩尘累来游,愿骑鹤仙人,将我化随意白云,无情芳草; 唯千载沧波如故,笑惊鸿过客,空自咏帆遥碧水,笛落梅花。 黄鹤楼 尘累不关心,愿骑鹤仙人,化我为自在浮云,无情碧草; 烟波空照影,尽惊鸿过客,又何论早来崔颢,迟至青莲。 第二联明显加了典故,上下联首句似更精简。 另外—— 21日宿永康南山村,半夜漏雨,主人为我帐顶悬盆以避之,遂一夜丁冬无眠,笑而记之 大雨殷勤,为我早添洗脸水; 小盆可爱,向人频奏摇篮歌。 嘲瓦 宁为雨碎; 不作瓦全。 略有趣可爱。 赠某 缚我两三丝,便衍心头千万绪; 赠君无一字,宁知笔下百重删。 最喜欢的几幅之一,缠绵之至。 25岁自题兼给妈妈 遥思二十五年前,我母痛何极!忍又忍,挨又挨,犹自默诵观音,求一个平安宝宝; 谁料九千余日后,是儿顽不肖。家无家,业无业,剩今独守黑暗,哭几声亲爱妈妈。 非常出名的一幅,也是说到白话文联总会提起的一幅。 读来不忍,实为情深至此,自然流露。 仍有捧出真情,月白孤山、风清万古,世味先尝沧海水等言,同样深刻。 赠谢青堂 金锐 从青山绿水飞出奇文,大落大开,乃挟风雷之势; 与明月寒梅结成挚友,一觞一咏,相逢诗酒其怀。 四、燕子王年发表于中国楹联论坛:真正令我觉得其联评眼光独到的是他写的《为得佳联期友死》一文。这篇文章点评的是众联友戏挽怀抱昆仑的联。其中,有两联在众联中十分显眼。 一副是寂寞西风挽联: 生斯世为不幸,死斯事则所宜,何必招君魂,蛇鼠九原荷笔战; 较武元衡非相,比宋教仁无名,讵知都盗杀,羽毛万古拟人言。 飘萍浪子评此联云:“此联起便不凡,正破空而来,“何必招君魂”五字极大胆,收句七字反衬其悲愤。下联则入史实,用武元衡和宋教仁对比,二人都为刺客所杀,然被挽者与他们相比,既非相,亦无名,更加可叹。“讵知都盗杀”五字正有古风,“盗”字更是春秋笔法。此句内容上承上启下,笔法又极苍古,不可轻易放过。收句七字气象开阔,亦觉雄武有力。” 还有一副是谢青堂挽联: 祢正平挝鼓戏曹瞒,竟种祸根,可堪苍昊嫉才,无情若此; 袁世凯借刀杀渔父,岂仅公愤,请举刺客诸史,一炬焚之。 我读到“请举刺客诸史,一炬焚之”之时,不由得击节赞赏,血脉贲张。再看浪子联评:“此联以典故发端,又不拘于典故,故佳。下联“渔父”为宋教仁笔名,此典与西风之联一样,但是落点不同,各有妙处。我读到“请举刺客诸史,一炬焚之”一句时,不由拍案叫绝,只觉热血贲张,不可言说。西风曾颇满意自己“羽毛万古”一联,然见到青堂此联,却也自叹不如。” “拍案叫绝,血脉贲张”这几句话,竟像是我自己想出来的一般,直到我现在写当时感受,仍然只能想到血脉贲张四字。当时见到青堂此联,一下子令我觉得此联当为诸联之冠,看到西风自叹弗如之处,更觉得英雄所见。然而浪子笔锋一转,又评道:“不过就我看来,青堂之联固佳,但上联‘苍昊嫉才,无情若此’几字,与典实无涉,只是平常言语,未能翻新深入,似乎还是差了西风一筹。”这句话我当时看了,不以为然,但时日越久,越觉得有道理。青堂联下联极有血气,因此当时一见,心中激愤,以为无过于此了,但时日一久,热血消退,则更觉得西风联蕴藉深沉,就整体而言,的确是更胜一筹了。 偶记:夜不能寐。想起小学不知道几年级没事就抄道德经、大学、礼记这种东西,那几本至今仍保存着,想起初中某夜读词评读到默然流泪,某天写下了反对人间词话某段观点的话,想起高中无数个语文课在草稿纸上抄写喜欢的诗词,记下词牌格律自己瞎填,每周都会抄诗和词交上去作为课外积累,想起大学以来第一个周末就跑去外面的长廊读诗读词,重读北山移文和别赋等等。终究再也回不去当年的心境了。 十几年来陪伴自己的到底是什么?难道是什么具象的东西吗? 总之,写任何东西都不是为了交什么作业,给什么人看,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要学会为自己做的任何一个选择负责,做过的任何一件事都不能后悔,就像某人说的,就算现在的我回到曾经的我面前,苦口婆心劝他,说不定还是劝不动。有些路只有自己走了才知道不好走。 不过也好,就算借此机会领略一下社会方方面面的风光吧。 附:最早喜欢的几段话—— 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中庸·第二十章》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中庸这段话算是激励了我很多年。 附: 看过《千与千寻》没有?如果你只是上班挣钱,然后买吃的买穿的,那你不是跟《千与千寻》里头两头猪一样了就消失在这个世界里了,你想不想那样? 我想说,这些教科书上的人在教科书上,我不知道你们老师怎么讲哈,我们老师讲的时候,总感觉离我们很远,生活的时代,为人处世什么的。 但其实如果你了解一个真实的他们,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抉择,他们所放弃的一些东西和追求的东西,他们的行动和坚持,你会发现其实他们离我们很近,他们做的一些事情,我们也可以做到。我们可以通过做这些事,向他们致敬,更重要的,是通过做这些事,完成他们一直以来坚持的事业。 就是,你现在大一,你原来读高中,三年,那会儿你是个高中生,你当了三年的高中生,之前做了三年的初中生,现在你要当四年的大学生,接下来你要做打 工人,不管什么行业。你的身份一直在变,你的本职工作之外,有没有什么能让你坚持下去,一直不变的不能有一丝一-毫疏离的。 诗词楹联是典型的「无用之学」,你不可能走到街上跟人说我给你写首诗你给我5块钱。至于那些征稿,稿费,在我眼里其实不值一提,很多人为这些挤破了头,而我参加的为数不多的比赛都拿了可能别人很难企及的成绩。也许也是得到的太容易反而不知道珍惜吧。 但是这种「无用之学」恰好是符合康德美学所谓「无功利无利害」「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它是我们在上学/上班时间之外,作为一个学生/打工人之外的时间里,找到自己的一个途径。 抛开你的各种身份,你是谁?抛开一切社会关系的自己到底是什么。诗词楹联会给你答案。在找寻这个答案的过程里,我希望大家都不是孤单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zizhanga.com/yzzyz/9473.html
- 上一篇文章: 开学季,小学1至6年级所有古诗数学公式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