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散文他是胡杨,亦是垂柳h
湖城文学 他是胡杨,亦是垂柳…… 作者:魏东侠 年9月15日,河北省武邑县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追思会。40多人齐聚一堂,上到八十岁老者,下到三十岁年轻人,大家争着发言,边说边落泪,以至于我准备的两千多字的稿子一句没来得及读。而他们追思的这个人呢,实际上走十年了,十年呵,很难想像谁会在走了这么久之后还让这么多人怀念。 他是谁? 他是公仆 一位在基层专门向下看的公仆,他叫张俊华。 “同志们,快拔呀!”他像一位将军指挥着一场战役。金色麦浪中,一片埋头苦干热火朝天的镜头。十几个男人是他同事,还有一个女人是他妻子。这天,他正组织一场帮工活动,地头停着他借来的拖拉机。逢秋过麦,哪个同事家里有困难,他都要利用周末组织一车人前去相帮。 80年代中期,他是武邑县政府办主任,贾金波是副主任。有这么一段时间,俩人天天跑劳人局找季铁球副局长,气得季副局长骂他俩,“怎么你们光给下属的老婆找工作,不给自个老婆找?”当时流行合同工,这俩人的老婆虽然进了城,却还是闲在家里的农民。 他亏欠妻子的不仅是合同制,还有一次次让给别人的农转非指标,还有,他总加班,有时24小时连轴转。妻子一人在家带仨孩子。 机会从来都偏爱有准备的人。因工作能力强,又带领了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年初,县里调他到韩庄乡任党委书记,那里正急等力挽狂澜。农业、林业、教育、企业等八项县排名指标,七项倒数第一;一个冤屈得不到伸张的上访户天天琢磨着上访,还免费为百姓写状纸,造成这个乡到处是蠢蠢欲动的人;三四个村干部因种种原因要撂挑子…… 这段工作经历的采访人之一是当时和他一起搭档的乡长蔡希仓,老乡长生怕一时说不周全,竟然手写出十来张回忆性总结。泪光中依稀重现瘦弱的他骑一辆破旧自行车,仅十多天就把全乡转个遍的一幕幕。韩庄乡的旱情超出他的想像。一万六千人近六万亩耕地,只有机井60多眼。东粉张村口子人,就守着一眼井。他跑水利,跑银行,发动群众集资,两年时间为该村打井六眼,贫困村一时变成富裕粮仓。他在任四年,为老百姓打井上百眼,农民们再也不靠天吃饭了。 年全国出现抢购风,国家提出紧缩银根,压缩企业贷款。正值银行和企业同时处于困难时期,他主张“以法收贷”,将全乡老赖、企业、农民所欠银行的钱全部还上,为韩庄赢得信誉。后来,衡水农行行长亲自到韩庄来开庆功会,省农行批复同意优先支持韩庄。当时乡里企业已处于半瘫痪状态。他顶着压力打破传统,负债经营建工业区,四年间仅办公楼盖了11座,企业收入翻10番,全县利税连年第一,补花厂从出口到合资,黑龙港牌保险柜获国家轻工业部部优产品、美国爱因斯坦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面粉厂、造纸厂、球拍厂、化工厂、麻绳厂、塑料制品厂一个个拔地而起……全乡仅几百万产值的企业啊,短短几年就滚雪球般发展成了几千万。 他造林,村边道边坑边田边就全是绿绿的树;他心疼孩子,全乡27个村庄有20个新建了校舍,并为中学盖起教学楼,其他17个乡镇则望尘莫及……那次他去参加全县三级干部表彰会,为全乡捧回六个第一。 对于撂挑子的村干部,他拎上酒,买上菜,骑上自行车就到了人家炕头上,推心置腹地拉家长,一句工作上的事不说。饭毕他走了,村干部晚上睡不着,琢磨来琢磨去,第二天主动找他拍胸脯子。 上访户都感动了,“张书记,您对百姓好,俺全看在眼里,放心,只要您在任一天,俺就不告了。” 大家都说,这样一个人在乡镇屈才呀!他从不觉得,他说,在哪儿不是关键,只要能干事就行。几年后,成绩突出的他来到阜城当了副县长,又升至常务副县长,再后来调任衡水市农工部副部长、农工委副主任。依照他的能力,绝不止这样,可现实很现实。多少人劝他向上看看,他坚持不拍不送。我至今还记得他在阜城电视台朗诵毛主席《卜算子.咏梅》的那个节目,他声调抑扬顿挫,满脸饱含着感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是啊,他是不屑争名夺利的。他的小女儿张金磊回忆小时候一个场景,隔着大门,门外塞进一个红包,她就把红包投出去,再塞进来,再投出去,直到急眼,才把来人劝走。她是受了爸爸言传身教的影响啊。能把孩子培养成这个样子的人,怎么会去给别人送红包?他是党员,国家干部,人在基层,身为公仆,像一棵沉默的垂柳,俯首甘为孺子牛,那是对百姓。面对权贵,他可是傲然荒漠的胡杨,任尔东西南北风,横眉冷对千夫指。 武邑吧一个纪念他的帖子中,24楼说:转眼你走了一个多月了,我好想你,想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天,想你对我说的每一句话,你说你一生没有遗憾,你一生没有害过人,你说一个人不能当一辈子官,当官的时候要想着不当的时候,你做到了,还记得你从韩庄调到阜城的时候,你一说要走,大家都哭了,你能做到这样,我知道你不容易,你付出的也很多,你留下了一个好名,大部分人提到你都很敬佩,你走的太早了,你还有好多事没办完,你走得无声无息,一句话也不说,我知道你是多么的留恋这个世界,这里的人没办法留住你,如果有一点希望,他们也会不顾一切地去救你,放心走吧,你会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云意从来通雨意,民心自古鉴天心。这是他曾经写下的句子。 他是诗人 一位翻烂了十几部字典的诗人。 张俊华的枕边,一定躺着一支笔、一个本、一部字典。哪怕一丝灵感半夜袭来,他也会立刻翻身记下,一个字拿不准,都要满字典地找,反复推敲。其实他自幼好读书,家中藏书甚多,只是从政多年,不敢想哪天会有闲情走上写作道路。可人生又有什么不可能的呢?正如他笔下的《燕子》:朝风暮雨两情欢,云路迢迢丽影翩。莫道燕儿无大志,剪刀一寸敢裁天。 几位退休老人聚到一起谈诗论道,本是自娱自乐。他偏要搞出点名堂。年,他和高凤岗一起组建了武邑县诗词楹联学会,当时整个市里都没有类似团体。年,他担任衡水市诗词学会第一任会长,并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河北省诗词协会、楹联协会常务理事,《衡湖流韵》《乡韵》主编。他喜欢古代“三张”,跟他一个姓,同是武邑人。伴随着他才情不断提高,有人笑称武邑“三张”早变成“四张”了。 “冀州北,桃城南,一水长溽天地间。任是寒暑易,任是鱼龙变,任是雷轰电击霹雳崩,任是山呼海啸狂飙卷,钟灵毓秀风水一脉承,激浊扬清风采千秋焕。 “白发曾感叹:清如许,平如练,湉湉一汪水,是谁遗人寰? “乌丝更茫然:依滏岸,傍漳湾,广袤千顷泊,哪厢是灵源?......”一曲《衡水湖长歌》,醉了多少桃城人! “千里霹雳万里火,戈钺横扫剑横磨。霸主开机风云烈,枭雄拓宇鹰鹘搏。 “春秋战国兵马乱,齐晋交锋古城廓。矢飞如蝗帜化蝶,尸积如山血流河。 “观津有缘嗟悲壮,青冢无由叹蹉跎。武邑溯源始夏主,后羿封臣武罗国。 “武罗悠悠史卷长,雅士名人从来多。文官武将代有出,托月烘云声誉播。 “猗欤! “男中自有男中骄,女中亦有女中强。汉初淑女窦猗房,观津村里隐天香。......”一首《窦氏青山怀古》,展开家乡汉代画卷。 不到半年,一部27万字《窦氏青山漫谭》诞生了;不到两年,他编著出共计81万字的史志作品《武罗琐谭》;年,他利用节假日,把老家岳母、嫂子等人请到家中,让她们帮忙回忆记录俚语土谜。此外,他还利用节假日走村串户搜集俚语土谜。走访龙店乡前王曹村民间艺人赵祥进时,赵祥进老人抱病口述,分三次讲了《一窝秃儿》《大实话》等22首。最后实在不忍心再折腾赵老,他决定以后再来。没想到第二天噩耗传来,老人竟与世长辞了,他为此感慨良久,并将来首几近流失的俚语土谜,整理后自费刊印成册,起名《俚语土谜》,交给当地文联和档案馆保存。 作为诗人,他出版了《垂柳集》《胡杨集》《白鹭集》等十多本脍炙人口的诗集。可他又不仅仅是一位诗人,他以他的勤奋和良知,不但拯救着乡土文化,还培养了大批作者。 我是年被他无意中发现的,见我中学时一首蹩脚诗作,他立刻惊喜地劝我加入县诗词学会。 一位经常向他讨教的外县作者马尾草这样评价他,自从收到张老师寄给我的书后,日夜捧读,他书里好多句子我都背熟了,“忽如一夜携风起,砸平天下虎狼窝。”还有“晨曦初照滏阳河,梨枣盈枝草满坡,孺子骑牛沿岸走,横笛仰首向天歌。”张老师的诗词作品多次发表在《中华诗词》《当代诗词家大典》《文化月刊》等省内外国家大刊上...... 其实,他的诗作还刻在衡水湖墙壁上,武邑县窦氏青山墓碑上,南戴河的石头上——一次征文,他得了头奖,三千块钱奖金,全家免费旅游。遗憾的是,我没去过南戴河,内容也无从知晓了。 他是华哥 他喜欢朋友们叫他的名字,或者华哥,他说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不能用官称隔开。 衡水市书法协会副主席张书琴年轻时辞职下了海,在阜城县城做个简单的书画小生意。一天接到电话,说张县长找他。他纳闷地问:“哪个张县长?我出门了。再说我也不认识什么县长啊。”很快又接到电话,说是张县长等你回来给你接风。他听了百感交集,从来都是民巴结官,从来没有人这么尊重过人才,所以一见面,他立刻激动地叫声张县长。高大英俊的张县长一把握住他的手,豪爽地说,叫俊华。张书琴哪好直呼其名,就论起年纪,改叫华哥。从此,只叫华哥。 一天,文教局彼时还是小职员的董海洪做梦也不会想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办公室。“华哥,你怎么来了?”一摞厚厚的《词刊》放在桌上,一张笑脸亲热地说:“这叫宝刀送英雄。你不是想写歌词没地方投稿吗?我从前订阅的,送你了。”何德何能,自己随口一句闲谈,竟让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亲自登门送书。后来,他搬家数次,《词刊》都发黄了,却一本不舍得丢,他说看到杂志,就看到了那颗金子般的心,他要收藏一辈子,因为那是华哥送的。 卞毅明是县城一个小作者,也跟着叫华哥,我们都笑他,论年纪,他比人家儿子都小。“会长非说我们是忘年交的。”每每说起这段交情,卞毅明激动不已,他嘴上硬,心里还是习惯尊称一声先生。他在博客中写道:某次到先生园中小聚,夫人取出包裹送我,说有从远路带来的礼物。打开一看,竟是一对“津酒帝王系列”的酒瓶。原来先生知道我有收藏酒瓶的爱好,去天津时发现这种酒瓶值得收藏,便不怕累赘从里外提了回来。年11月中旬,我去保定开会,最后一日的早晨,接到张先生电话,当日是他60周岁寿辰,邀请赴晚宴。先生之盛情岂可辜负?午餐后,我急匆匆返回。可因为客车晚点,5点半才到衡水。其间先生多次电话催促,说单等我开席。直到6点一刻,我才赶到饭店,见两桌客人都已到齐,激动不已,不善饮酒的我,把先生特意留的整杯陈年茅台一口气喝光。今年11月初,先生约我去他家中,原因是郭桐森老先生编著的短篇小说集《野菊花》即将出版,请他作序。他说:“老郭不知道我的病情,要我作序不能拒绝,所以得让你代劳。”然后细细叮嘱。半月之后,我把写好的序言拿给他,他卧在病榻之上,读了近半个小时,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并托我转交郭老。不承想那日之见,竟成永别。 他是故人 一个活着的故人。 张俊华走的时候才61岁,败于一场肝癌。天妒英才啊!韩庄保险柜老厂长魏庚寅(家父)伤感地说,再也不好找华哥这样的官了,他是活活累死的呀。红旗村老支书魏书行老泪纵横,“历任领导都主抓国道附近的门面村落,只有华哥不嫌俺们这村又穷又偏,让俺们早早地安上电灯、安了自来水,又打井又修路。这么好的人不该走这么早啊。” 年5月,汶川地震,年12月,武邑,乃至整个衡水,大地震。张俊华走了,各学会会员的心碎了。 饶阳县作协主席何同桂写道:常捧赠诗至夜深,字字珠玑绕梁音。满腔敬业爱民志,一片清风明月心。沧海博浪雄风劲。原野斑斓野菊芬。莫道小城春色浅,胡杨垂柳早成荫。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北书画诗词研究院院士王学明听说噩耗后马上赋诗三首,其中之一:庾信文章老更成,苍天何故夺精英?鹿鸣堂畔花木在,叶叶枝枝悲有声。 武邑诗词楹联学会现任会长谷中维写道:日逢端午更思君,耳畔朗声犹可闻。民意入笺椽笔快,青山问史墨痕深。情牵乡土倾忠胆,歌走云涛挟浩音。今借汨罗一盏水,长天洒去祭骚魂。 衡水吧纪念他的贴子中,一首《悲俊华》:前天武邑临,对众诵诗文。今日重君见,悲观是土坟。吾失同志友,天扩俊华臣。再有踌躇句,询酌少示人。 一位笔名新学步斋主的写道:七律.纪念张俊华会长仙逝十周年(剥皮体),贤弟英灵何处寻?张家坟上柏森森。为官乐作黎民仆,卸任苦吟平仄音。几载编书传赤县,一生尽力献丹心。 ...... 十年后的年8月25日,武邑县党校校长丁书强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首七律《中元节前夜追思张俊华会长》:一别经年整十秋,今宵乘月可东游。曾邀俊彦春园醉,为觅华章琅笈搜。架海金梁沉又起,擎天玉柱折还修。更知逝者难回返,词律磨光射斗牛。 一个男人,一位诗人,一名党员,一位人民公仆,以自己的担当和胸怀,以自己的才情和温暖,赢得多少尊重,多少爱戴,多少惋惜...... 张俊华曾用笔名胡杨、垂柳。胡杨别名英雄树,沙漠守护神。关于垂柳有一首唐朝唐彦谦的诗: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不知这些是不是他取这两个笔名的初衷,我们也无从问了。胡杨、垂柳长在,他已远去......好在他也长青。 作者简介:魏东侠,女,74年生于河北武邑,供职于武邑县财政局,中级会计师,河北省作协会员,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河北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散见《小说月报》《品读》《情感读本》《特别文摘》《金山》《天池》《小说月刊》《小小说月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微型小说月报》《扬子江诗刊》《文学报》等,作品入选多种国家级年度选本,《熊爷》《再偷最后一次》《真正的埋没》等入选高中试卷阅读题,《好人的温度》被改编成剧本并在京拍摄完毕,已出版《引领时尚阅读:我想考第二》和《百年百部故事经典:好人的温度》两部作品集。 好消息 《湖城文学》举办“人间四月天”文学创作大赛启事 为进一步繁荣平台文学创作,激发文学爱好者创作热情,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湖城文学》自即日起举办"人间四月天"文学创作大赛。 一、总体要求:大赛坚持社会主义文学创作立场和原则,贯彻党的社会主义文学路线方针政策,弘扬主旋律,释放并激发正能量,反应改革发展伟大实践中的先进事迹和生动故事。 二、参赛作品:包括散文(报告文学,散文字以内,报告文学字以内)、格律诗、现代诗(30行及以上)、小小说(字以内)等。参赛者可将作品投《湖城文学》相应栏目邮箱。 三、评奖办法:由读者评定。依作品发表后点赞、阅读量,取前20名为优秀作品,前三名为冠亚季军。作品点赞、阅读量取自作品发表后10日内为有效。 四、奖金及奖品:各栏目冠军作品奖作者元,亚军作品奖作者元,季军作品奖作者元。其他优秀作品各奖10元。凡获奖作品给作者颁发获奖证书。 五、大赛自4月11日起开始,5月10日止。 六、权益约定: 1、凡投稿参赛作品必须原创首发,并标注"参赛"字样。 2、获奖作者即为《湖城文学》签约作家。合作期为一年。期间作者作品首先在《湖城文学》刊发,赛期过后10日内未发表的作品,作者可另投。 附各栏目邮箱: 格律诗:hcwxshici .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zizhanga.com/yzzyz/9024.html
- 上一篇文章: 许子东身份越界从教授到电视嘉宾,他妻子原
- 下一篇文章: 同题诗期老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