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张女士有间断性眩晕发作,总在睡觉时躺下或起床时眩晕发作。前段时间,张女士弯腰拿东西时,突然感觉天旋地转,头晕到不分东南西北。她试着闭上眼睛,并左右摇头,突然一阵恶心袭来,胃里翻江倒海,开始吐了起来……

虽然这种晕眩、呕吐的感觉只维持了十几秒,但这短短的十几秒却让她十分难受。

张女士不敢大意,医院就医。经过检查张女士颈椎,脑部都没有发现问题。最后医生推荐到耳鼻喉科诊治,

这一次的检查查明了张女士头晕的原因,眼睛不由自主晃动,医生诊断为耳石症。

“耳石”位于内耳,不仅人有,动物也有。耳石非常小,小到肉眼看不到,耳石是负责人的平衡功能,耳石应该在内耳的椭圆囊里。如果,耳石移位到半规管里,人就不平衡了,就会眩晕发作。

耳石症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患者多表现为抬头、低头、躺下、起床,或在床上翻身时引起眩晕,伴恶心、呕吐症状,但行走时正常。

它的头晕特点是由头位相对于重力空间位置改变之后诱发的短暂眩晕发作,值得一提的是,“耳石症”属于自愈性疾病,也可复位治疗。

耳石症的治疗,不需要打针和开刀,只要通过做几个动作就可以治疗好。高丹红医生表示,通过改变患者头部和身体姿势,使其成呈特定的角度和体位,将半规管内“离家出走”的耳石,送回原来的位置。

耳石症手法复位效果一般都能立竿见影,晕感减轻,效果显著,首次复位治愈率达78%以上。

医生表示,耳石症大部分原因不明(占50-97%),发病高峰年龄为40-60岁。“近年来,耳石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年发病率高达10.7-/10万,终身患病率约为2.4%,尤其是年轻人也变成高发群体之一,这可能就跟潜在的血管机制有关。”

现在的年轻人,长期处于压力之下、睡眠不好、过度疲劳,可能正因为这些不良生活状态,使内耳的小动脉发生痉挛、缺血等情况,从而导致耳石症的发生。

低头玩手机、用电脑,长期处于不良头位姿势,加重内耳血管痉挛、细胞缺血,使耳石更易脱落而致病。

此外,眩晕的病因有上千种,耳石症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非常容易被误诊像张女士被误诊为颈椎病一样,很多耳石症患者头晕以为是心脑血管疾病、急性肠胃炎、贫血、低血糖……

医生建议:少低头玩手机、盯电脑,就算努力工作,也要注意良好坐姿。

高丹红副主任医师简介

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历任沈阳军区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辽宁中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些疑难杂症。特别是诊治咽喉疾病、过敏性鼻炎、小儿耳鼻喉疾病、中耳炎以及耳鸣、耳聋、眩晕等方面有丰富经验。

更多文章

眩晕的“秘密”——耳石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zizhanga.com/yzzqc/8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