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疫情中3篇作者孟庆华旅日学者
北京去哪治疗白癜风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防范着走过每一天孟庆华今天是4月8日周二进入4月以来,我的心情就如同坐了过山车一样:感到非常的恐怖!那是因为,东京每天感染的人数都在不停地直线上升着。这种不知疲倦和不懂害羞地任意向上攀升,震撼着每一个人。明天是日本的红日子,也就是休息日。考虑到明天上街,买东西的人会多,我今天就到附近的商店去买东西。一路上人很少,在过去一直人来人往的银杏并木林荫道上,只有新长出来的一片葱绿,几乎不见赏景的来往行人。这里的一树一草一花,仿佛都在默默地诉说着:春天到了,我复活了,你却不来。按理来说,眼下正是东京春光明媚,杜鹃花开的大好季节,每年此时,这里都是人来人往的,好不热闹的景象。只可惜今年春天,因病毒的侵袭,日本已无岁月静好,可以说,世间的一切都被新冠疫情搅乱了。日本更是重创不断,先是奥运延期、经济下滑、整个社会都几乎停摆了。我看到昨晚电视上公布的消息,东京都的单日感染人数已经降至到39人,这个数目也是最近3周来,感染人数最少的一天。如果这样持续下去,估计期盼着清零的那一天会早日到来。然而,今晨看了一条朋友发来的视频,一位在日的华人留学生,在手舞足蹈地讲她和她的男朋友患病的整个经过,在她的语无伦次,莫名开心的讲述中,得知她也住在日本……据她所说,她感染后,被定性为阳性。每天宅在家里,甚至医院,她还可以跑去商场购物?日本的医疗机关没有给她提出任何的隔离,甚至注意的要求……这种真真假假,无厘头的直播,让人听着听着,就会感到很无语。这也是我们的同胞她自己做的直播,为她庆幸的同时,也会为她的张牙舞爪感到很不舒服。尚不知这视频的真假?倘若是真的,我国伟大文明是否该体现在每一位个体人的身上?您带着病毒去超市,去快乐地购物时,是否想到了,您这也是在有意地传播病毒啊?日本人在得知自己为阳性以后,除了住院,更会自肃宅中的。不会像您一样,庆幸的手舞足蹈,甚至在视频中宣扬您的“厉害”的过往。 日本人的素质,完全是因在提升了个人价值,才会使个体尊严而日益受到世人尊重的。想必未来的文明,也一定,必须以关怀他人,以尊重他人为基础的。 这种事,想想就会让人后背发凉。 最近,在东京街头,也陆续出现了路倒。其实,在3月末,我去东新宿开药归来途中,就曾经亲眼看到过一位路倒。只是那时还没有这么警觉,只见在那位倒在地上的50多岁的男性身边,还站着两位路警……但是,那时的中国已经出现了很多路倒的照片,感觉很像是路倒。 我看的很清楚,当时那位路倒是戴着口罩倒在路上的,而身边站着的两位路警是没有戴口罩的。 据近日的报道,更为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由于这些突然死亡的患者都是报警处理,在处理这期间的15名死者遗体过程中,截至到4月日,经检测确认感染的警察职员已经多达73人了,这些人,是来自日本10个都府县的警察局。 由此,不难看出日本警察厅管理的混乱。因此,现在严格规定:之后警员必须戴着手套和口罩,以防止感染。 这些看不见的敌人,闻不到的毒素,防不胜防的带着病毒的人,是否正与我们正擦肩而过?还是在你我尚要经过的地方悄悄地等待着你我呢? 这种推想不是没有道理的,也是很可能发生的。 到了晚上,我提前坐到了电视机前。等待着今天东京都知事的公布会。昨天好不容易放松下来的心情,又一次提了起来。 4月8日,东京都新感染了11人。再次超过了人。是昨天39人的两倍之上。 疫情期间的心情,真的就如同坐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的不知道哪一天才会停下来? 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防范每一个人,防范每一天,防范每一次外出。 既防范着别人,也窥视防范着自己! 又见今村自从疫情开始后,老先生的头发就由我来理了。好在他这个人不懂得挑剔,你无论给他理成个什么样子,哪怕是参差不齐,活像是被狗啃过的模样呢。他都会笑眯眯地说:“挺好挺好!” 这句话,无疑让我跟他过日子的近半个世纪,就好像给我发了通行证一样,我可以畅通无阻,大胆地做料理,把烂炖菜也可以胡吹成是山珍海味的。在目前紧迫的时局下,不能出门之际,又给了我在老先生的脑袋上练手艺的机会。 今天东京的气温突然间飙升到30度,我给他匆匆理完发,就急忙出门去买这周所需要的水果蔬菜去了。早去人少,自我感觉比较安心些。 很巧的是,我刚出门,我的邻居今村大姐,也扭扭哒哒地走到了我家的门口。她今天打扮得很漂亮。头上戴着一顶米色,镶着黑边的大沿的草帽。口罩也是很特别的那种,仿佛是东京都知事小池戴的那种工艺口罩。在海蓝上衣外面还斜佩着一条白色的丝巾,真有点五四青年的感觉。 看来那句话说的真对:“人在衣裳马在鞍!”今村与往日的自己相比,感觉一下子能年轻了五岁多呢。 我们一同说着话,下了电梯。我说自己去买菜,本以为要像往日一样到此该分手了。而她今天完全没有分手的意思,而是主动告诉我,医院接受检查。 我不确切她要去检查什么,也不好明问下去。只好顺着她说,“医院里集团感染的很多……您到那里一定多注意啊!” 她也就附和着我说,是的呢,这不是该到了定期检查的日子了嘛…… 我似懂非懂地看着她笑着点头,心里明白了她是去检查其他疾病,日本的医疗机构都是需要预约的,她大概是…… 与日本人交谈,是要懂得规矩的,人家不主动说的。我们是不可以刨根问底儿地追问个不停的。 我俩就这样边走边聊的,你一句,我一句的有一搭无一搭地说着。 她先说,现在这疫情弄得人人都戴着口罩不说,还得带帽子了,出个门不仔细看,都不知道谁是谁了……又说,这些天,每天都宅在家里,除了吃就是睡的,我这体重突然涨了很多,者可怎么得了? 我就安慰她;“没事的,你看我不是也涨了很多嘛。差不多有三公斤了呢!”我说完,宽慰地笑起来。 今村见我说了真话,也不再隐瞒了,眨着眼睛,皱着眉头:“奈,我都涨了六公斤啦!”她说完,尴尬地哈哈一笑,今村这一笑,不成想马上显得气喘起来。 我见状,赶紧放慢了脚步。想让她透口气好慢慢说。并且告诉她一个小秘方:“您早晚吃多点是没有关系,千万不要多吃晚饭!按照很多健康专家的倡导应该是"早餐吃饱、午饭吃好、晚饭吃少"。……” 她频频点头后又拉下脸来,终于很沮丧地苦着脸:“我今天去检查心脏,担心医生说我的体重又涨了……这可怎么办好?你不知道啊,我还有糖尿病,真的是不能再胖了……” 她说的是真心话,我完全懂得这意味着什么。我家老先生与她一样,也有心脏病。医院复查时,医生都要像看贼一样,看着患者的体重。只要涨过两公斤,医生的脸上就会立即布满阴云,很不客气地警告患者。 不得不敬佩日本的医生责任心,而且往往是这位主刀医生,给患者做完手术后,一直跟着患者几年,十几年下来。不但要把患者的病情,甚至体重,血压,情绪等等都要掌握个一清二楚才行。所以,我家老先生,这些年来也一直在严控自己的体重,想让他多吃一口,那可是赶上杀他了一样的难。 由此说来,今村的忧虑也并不是无风扑影。 今村姐姐今天虽然打扮的很年轻,感觉她今天的状况并不是太好。我想,反正今天也是买东西去,早点晚点都是无所谓的。我就特意慢点走,想陪陪她。 我们两家虽然是门挨着门的近邻,按照日本的习惯是不能随便进别人家闲聊的。所以,自打我搬到这里的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坚守着这个规矩。彼此见面热情寒暄,寒暄过后是从不违规彼此敲门的。这种风气,与人与己都是明智的。 今村稍微放慢了脚步,喘了一会气,很无奈地对我说,你说吧,我今年都78岁了,有时候是真想多吃一口,特别是晚上……吃了,又会后悔,现在什么运动都没有了,既不能打网球,也不能去运动场地…… 我想她没有说出下面的话来,哪一个老人不想在晚年再好好地享受一下呢。可是多少次看报道说,人的一生所要吃下的食物又是有限的,过早地吃过了限量,就会过早地离开人世间的…… 这是个永恒的,矛盾又无奈的问题。其实,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所以人一定不要轻易地当了情绪的俘虏,而要做情绪的主人。人很容易"死在嘴上,懒在腿上"。一定要去驾驭好自己的情绪。控制好情绪,管住嘴,迈开腿。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就这样边走边聊地又一次来到了岔路口,我又和她确认道,我要去的店就在前面了,医院? 今村说,就是那个,她手指着原来皇太子家院子的对面:“山王啊!” 喔,医院!我瞬间明白了。医院医院,那里的环境堪称五星级宾馆,那里的医疗器械都是现今一流的,医生的水平就更不用说了……由此推想下去,今村的经济条件应该是很好的。 老了老了,除了有吃的欲望意外,一位独居的老人还会有什么奢望呢?! 以前,有人提问说:如果给你一个房间,有食物、有手机、有wifi,就是不能出门,请问你可以待多久?记得当时很多人牛皮哄哄地说,我们就喜欢宅,我可以呆一辈子。现在,很多人却悲哀地发现,宅在家里久了的日子并不好过,连老人也不例外啊!…… 看来长时间宅在家里以后,各种年龄段的不适应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滋生出来了。 是苦难也有诗情画意孟庆华在这次疫情中,几乎所有人的生活都发生了改变。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无论是白人,还是黑人,无论你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还是人民中的普通一员……地球上所有的人,都在千方百计地躲避防范着被病毒侵袭。多年以后,当我们再想起00年的春天,疫情肆虐,金融海啸的这一刻时,首先会意识到什么呢?好多昨日还健康的活蹦乱跳的朋友,几日不见,就说被感染了新冠病毒。还未等亲朋好友反应过来,早已匆匆地离开了人世间。真正地让我感到了:人生如梦,刹那而已。我曾经听过鲍里斯的“我曾生死难料”!这是英国首相死里逃生后动情的演讲!这段演讲给我留下的感慨很多。其实,生活中的苦痛人人都会经历过,只不过是经历苦痛的程度大小有所区别,我们是隔着电视荧幕看到的鲍里斯,就算隔着电视,也能明白地感觉到他曾经历过的苦痛,瘟疫让人类陷入了整体惶恐,舆论被各种情绪操纵着,理性的声音变得越来越暗弱…… 没有经历过这种恐惧的人,似乎不能想象,每个人患了重症的人,其实都曾经有过赴死的准备……活过来,活下来的人,才会懂得更加珍惜眼下的一切。鲍里斯说,千千万万的人,正做着艰难的自我隔离……想必这位死里逃生的英国首相,此刻不但知道了新冠病毒的厉害,还明白了人生就是充满痛苦的,同时也会充满了奇迹。他现在演讲,感觉非常的接地气,很能体会到他死里逃生的心情。相信也一定会感动人,会打动大家,会有很强的说服力的。 做为一个高龄者,无论生活还是心态,特别是在多灾多难的今天,都与年轻人有着根本的区别。 相信年轻人大多没有苦与死的体会,他们还不会像老年人一样,听了这样的演讲,看了这样的状况,会直击内心,甚至会联想到死的现实。既然总有一天要付出代价,要面临死亡。我们才要更好地活在当下。 记得刚到日本那些年,很不理解日本人。我参加过日本人的葬礼,他们亲人故去时表现出的冷静来,近似于冷酷一样,令人不可理解。 除去亲人不说,即便是对自己的病躯,也一样理智到令我发指的程度。我曾经有一位日语老师,当她已经身患乳腺癌的后期,还每天不断地换装打扮着,强装笑颜地来为我们讲课时……其实,那时的老师已经离死亡真的是近在咫尺了。这是我后来听说的,听说以后,我将头脑里的纪录片倒播了数遍,依旧看不到她被病痛击垮的节点。 在她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我去她家看望老师时,她依旧还是非常冷静地对我说,自她生下来,自从懂事的那天起,就知道人早晚有死的这一天了,因此死亡的到来,只是迟早的问题,这很正常。 看上去,她冷静地不像是在说自己,而是一个与她毫无相干的人…… 我们中国人,虽然也明白这一个道理,但对“死”这个字是相当忌愇的。尤其是在谈到自己面临死亡的时候,内心更是格外的小心与恐惧的。 我估计,因为日本国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日本人的血液中,在无形中就已经融入了一种悲情。他们是不怕死,也不回避死亡这个话题的。 话说回来,既然人生苦短,充满了不定的因素。我们就该把苦难的生活,尽可能地过出诗情画意来,感觉只有这样,才会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短暂的生命!我认为:每一个人这辈子直到最后一口气,都应该是当下最棒的自己。千万不要指望那个死后的世界会改变自己的命运。还是想趁着现在能动的时候,想做的事情就立马做了才对。 我们全家刚来日本那阵子,由于贫穷,我有那么几年,几乎每天都要奔波在打工的路途中。一年下来,我的日历上,仅有元月1日,才是我唯一的假日。我每天都是坐头一班电车出发,清晨出门时,是吃不到早饭的,甚至也没地方能找口热水喝…… 在一个战场下来后,往往汗都来不及擦,又要拖着疲惫的身体去了另一个地方,继续打卡工作…… 那个阶段的生活是苦难的,也是几乎看不到希望的。然而,我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己就劝自己,自己安慰自己。我对自己说,我一辈子也没有干过体力活,我凭什么啊?现在干活,是弥补,是锻炼,是为了长寿啊! 回头想想,我付出了力气是不假,我还挣到钱了呢。这样想着,我就觉得,我的付出是值得的。 再说,我从中国来时,体重是80公斤,劳动活生生地让我的体重降到了5公斤。我不但不花钱就减肥了,还锻炼了身体。再说,减肥在平时来说,对普通人是多么难以做到的呀。减肥以后,自己也觉得年轻啦! 所以,苦痛,在客观的情况下,也是会转变成快乐和幸福的。就看人怎样去理解了。 这大概和我妈妈的影响有着很大的关系。她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这样教育我,最坏的时候,要看到光明的一面。最好的时候,要预防着坏事快来临啦…… 现在,也是一样的。我并不因以往的劳作,感到非常地懊悔。它,最起码也是我人生的一种经历。我会时常回味那年那月的往事。 现在,全世界的人都在这样的苦境中。唯一不同的是,怎样把这每天困在家里的日子,活成自己的神仙世界就好。 老人有老人的生活。我不妄想老年人像年轻人一样了,相反,我对自己老年的憧憬是:虽然老了,生活却是不能马虎的。老了的人,活的不再是物资生活了,更多的则是精神生活。老了的我们,更要过好余生的每一天才对。人生70岁是古稀之年,现在人的平均的寿命是在80多岁,日本的老人更是长寿。很多的老人尚未到古稀之年,就会离开这个世界。这是因为人到了70岁左右,身体的机能和免疫能力都是下降到一个很低的阶段啦,人往往会随之产生衰老感,身体是受意识支配的。随着能力的慢慢的减弱,老人心里也就会有更大的落差感。 随着岁月增长,年龄是不会返还回来的。然而,过往的时尚和美丽依旧还在,它会慢慢变成一个人内在的气质存在下来。这种气质,是不会因为年轻,年老,你长得丑与俊,来决定的。 如果我们能始终如一地热爱生活,我们的生命也就会和万物一样,很耐衰老,生命还会充满了活力的,直到生命最后一天,也会认真而美丽地度过。 在春夏季节,特别是今年的这个季节,每日自肃在家,每去一趟凉台,我就会清晰地听到植物的对话声。 常常是那颗有0多年的葡萄树在说:“春天到了,我复活了,你们却不来欣赏。” 接下来就是燕子掌在帮腔:“真是浪费了我们的一片心意啊!” 我冲它们讪笑着,很愧疚地搬来个小椅子,倒一杯温热的咖啡,请来老先生,让他穿上与之搭配的清爽衣衫,坐在晨曦中,接受阳光的沐浴。与我一起欣赏着这些可贵的生命。 每逢这时,我们就会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与长相,也不会觉得呆在家中的无奈了。愉悦的心情,立即会感染了植物,同时也会唤醒了我们自己美好的心情,我们会觉得一切都变得清爽悦目,一切都变得年轻起来了……孟庆华: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日本华文文学笔会会员。年少时所学专业是通讯专业,工作后弃理从文,开始了写作,做过记者,后来成为专业作家。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发表作品。曾出版过长篇小说《告别丰岛园》《倒爷百态》《远离北京的地方》《梦难圆》《太阳岛童话》《走过伤心地》等多部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集。另有报告文学、散文及随笔近五百余篇。 短篇小说《路遥遥》曾获北方文学首届优秀小说奖。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夫举家回归日本,现定居东京。 年在“首届日本华文文学奖”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長按或者掃描二維碼 關注香港香江資訊網 長按或者掃描二維碼 瀏覽香江資訊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zizhanga.com/yzzjg/5361.html
- 上一篇文章: 收藏丨六月养肉秘籍
- 下一篇文章: 临沧一姑娘整理的绿植花卉大全,以后养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