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点说明:第一,《春之怀古》的第一节课堂实录推出后,有一位朋友留言,说他“不太认可”我这样上课,后面还写了很长的评论,以阐述他为什么不“太认可”的理由。我给他回复说:“我完全不同意您的观点,但我非常感谢您!因为您的‘不太认可’,让我的茶馆有了不同的声音。再次感谢您!”但非常让我恼火的是,我在打这段回复时出现了错别字,于是我打算删除后重新回复,要命的是,在删除我的回复时居然不小心把这位朋友的评论也一起删除了!这里郑重给这位朋友道歉,您千万不要误解我是因为你的不同观点而封杀了您的留言,不会的,镇西茶馆绝对不会这样做的。第二,昨天因为粗心,一开始就把上课日期打成“11月”了。明眼人都能看出是笔误,只要直接提醒我“李老师,日期打错了,应该是10月28日”就可以了,我会表示欢迎。其实即使打错了,也丝毫不影响阅读的。但很多读者不知是真的没看懂,还是故意转弯抹拐,非要问:“您确定是11月28日吗?”“怎么是11月呀?”“11月28日还没到啊!”“您是穿越了吗?”“时间是不是有误?”等等,我就哑然失笑了。所以这些流言我一律没有放出。感谢所有直接当了给我指正的读者,也希望其他人以后说话单刀直入。第三,我反对上课一开始就打出教学目标让学生齐读,不等于我主张上课不要目标。我这次上课有没有目标?目标达成没有?看了今天的课堂实录应该就知道了。一堂课上得好不好,不能只听专家评委说,也不能凭上课者良好的自我感觉,而要看孩子们是否有收获。今天的课堂实录后面,我附有该班学生的反馈。大家可以结合课堂实录一起看看。第四,昨天没看第一节课堂实录的,可直接点击《春之怀古》课堂实录(上)。第二课时休息十分钟后,继续上课。我说:“上节课我说了,读懂就是要读出自己,就是欣赏和共鸣。刚才让大家交流——读出自己,那现在谁来说一说啊?”一个男生举手站了起来:“请大家看到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这里用了两种修辞手法。第一处是把柳树拟人化,第二处是把柳树控制御沟和江头的样子比作王师。在一句话中使用了两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的生机勃勃和作者对春天的喜爱。”显然,这孩子更多的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zizhanga.com/yzzzz/8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