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权威白癜风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222/5951583.html

3

10

周三

68岁的朱阿姨8年前就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头晕目眩呕吐、行走不稳;64岁的王阿姨、45岁的刘女士几个月前也出现类似症状。她们在眩晕门诊查明了原因,居然是一堆细小的石子惹的祸,神经内科付医师几分钟就治疗好了这个顽疾。阿姨们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朱阿姨于八年前开始出现反复头晕、呕吐、行走不稳,每次都需要输液治疗,三四天就能好起来。一年发生好多次,但始终不知道什么原因。最近一两年里,朱阿姨的病情愈发严重,变成了每天都头晕、行走不稳,出去必须家人搀扶,很多地方比如超市、十字路口、稍高的地方都不敢去。

她医院就诊,考虑为心理性头晕,开了很多药吃,也一点没有好起来。有一天朱阿姨的女儿无意中听说杭州一位医生看了很多类似头晕患者,便带着母亲驱车五百多公里路来到了眩晕专病门诊。付博士通过耐心的问诊和专科查体,发现朱阿姨小时候就有反复头痛、头晕,而且其母亲和女儿也有类似症状。

只不过朱阿姨最近八年头痛变得不明显,反而头晕、走路不稳最明显,而且看东西对头晕加重也很明显。因为头晕、走不稳,所以朱阿姨经常在家里坐很久,很少外出或运动。查体除了运动不耐受,竟然右侧Dix-hallpike试验阳性。付医师对整个病史分析后,考虑是反复的前庭性偏头痛(VM)导致了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而PPPD导致患者不敢运动、卧床增加,与VM一起诱发了右侧后半规管管石症。

随后,付医师尝试进行了耳石复位治疗,令家属惊讶的是,几分钟后朱阿姨竟然可以基本正常的独立行走了,头晕也基本消失。患者和家属都激动地说:“幸亏来了杭州,这次没有白跑。”临别,付医师把患者女儿拉进了眩晕病友群,以方便后续的前庭功能训练和随访。

一个多月前,刘女士也出现类似的症状,反复眩晕、恶医院就诊。神经内科付医师通过问诊,发现刘女士每次翻身就会诱发症状出现,神经-耳科查体后考虑右侧水平半规管嵴帽结石(耳石症的一种),做了一次复位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

但仍旧在体位变化时出现昏沉等耳石残余症状。随后付医师进行了反复震荡后,再次复位治疗,症状很快消失了。避免了刘女士耳石残余症状的持续,改善了生活质量。

刘女士和家属非常开心,也非常惊讶,耳石症的治疗是通过转头、翻身就可以治好。十几天后,刘女士特意制作了锦旗,感谢付医师。

耳石颗粒

两个月前,王阿姨也是反复头晕、呕吐、行走不稳三个月来到了付医师的眩晕门诊。王阿姨告诉付医师,医院的神经内科和耳鼻喉科,考虑耳石症可能,但是就是不知道耳石在哪个地方,所以复位治疗一直没有好转,家人以为她得焦虑症了。

付医师通过临床分析,也认可既往的诊断,但是采用了不一样的检查——反复震荡后加大幅度的诱发方式。终于,付医师用手机记录下了眼球震颤的视频。原来王阿姨的耳石症是左侧水平半规管脊帽结石和右侧后半规管管石症。

明确诊断后,付医师分别对两个半规管进行了复位治疗,十几分钟后,王阿姨头晕、走路不稳消失了,留下了激动的眼泪!

付医师说,去年接诊了千余例眩晕病患者,其中为数众多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均得到了及时的复位治疗,部分残余症状患者经过系统前庭功能训练和少许药物治疗也得到了康复,少数耳石残余患者继发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严重影响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卧床(尤其老年女性群体),非常可惜和遗憾。另外,其他病种如前庭神经元炎、梅尼埃病、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单/双侧前庭功能减退、后循环脑梗死和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更多热门养生知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zizhanga.com/yzzjg/8312.html